正规代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正规代孕费用

香港代孕网站8:葛良美 对保险业中缺乏变通的“

2019-05-09 01:53编辑:admin人气:59


  法律思考

  投诉,往往作为管理层面一项简单而有效的监督机制,深受各行各业青睐,甚至还配上不容申辩的追责制度。

  如保险行业对投诉就有这样的规定:被诉单位须在接到投诉反馈信息后两日内妥处诉事,并使当事人撤回投诉。否则,扣分!

  如此高压之下,必生乘间伺隙之机,催生了不少投机取巧者。下例便为典型。

  2017年4月1日,川南地区的被保险人杨某投诉称:自有投保车辆于2017年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在某县环城路停泊中被盗,经报公安逾两月也未侦破,故向承保该车的保险公司提起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受理后以缺失理赔资料为由推诿,致其向"12378"投诉。

  “12378”是保监委设置的全国投诉中心的电话,受理各地客户对保险公司有关服务质量和效率意见的投诉。该中心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监督效果,要求各被投诉公司在收到中心反馈的投诉信息后,两日内消除客户意见,并使其撤回投诉。否则,作为有效投诉给予扣分处罚。

  鉴于投诉监督机制的压力和当事人的紧逼,被诉公司只好停下正在开展的核实工作,于2017年4月14日向杨某支付了11、2万元赔款。

  今年1月,赔款保险公司接公安部门通知:杨某“失窃”车辆已找到,是杨某将车卖给二手车市场后谎报的假案。

  3月5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对犯罪嫌疑人杨某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

  类似本案杨某利用投诉机制来促成不法诉求的事件还有很多,诉因也花样百出,有诉理赔无果的,有诉超期未赔的,甚至还有对法院判决不服的――目的都是在利用投诉监督来促成不法的追求结果,其中,不乏分散审查注意力,掩盖虚假作为的动机。

  一个原本有效提升“内功”的监管机制被如此利用和欺罔,除不法之徒投机取巧外,还应在制度缺陷上查找原因。

  保险理赔,是一个程序繁复、牵涉广范并不乏争议的综合性工作,往往无法按部就班完成。

  如前述的杨某案,其渉及的“失窃”事实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经历当事人履行举证义务,查清被盗财物,核实刑侦情况,以及层层报请核准等一系列程序到实体工作过程。

  

  同时,对这种失窃未破财物的理赔还特别要求有公安机关的在侦证明和网上公示。且不说这些要求实现过程的不易,就算一帆风顺也绝不是一、二日能完成的工作。况且,事关当事人钱财利益大事,没见“现银”你能说服他撤诉?

  由此可见,以一个缺乏变通的投诉监督机制吸收所有投诉事宜的模式确有瑕疵,脱离于复杂的现实,存在顾此失彼缺陷,给本案杨某之类人等留下可乘之机,削弱了保险理赔应有的审查职责,当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立法网新媒体中心 葛良美/文)

  撰文|刘丹如

  编辑|王晓玲

  创立腾讯20年,马化腾大多数时候都保持谨言慎行的低调形象。这种对外人设,即便在腾讯历史上最激烈的公关战3Q大战期间,也没有崩坏。大多数情况下,马化腾很少到前台与对手肉身厮杀。

  ?

  今天有了例外。5月8日,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为庆祝抖音的国际版获得了Q1 App Store免费下载量的第一名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在留言区他暗戳戳地来了一句吐槽:“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

  ?

  这条朋友圈并没有被日理万机的马化腾忽视,不客气地在留言里回怼:“可以理解为诽谤。”?

  ?

  张一鸣随后回应:前者不合适讨论了,后者一直在公证,我没想有口水战,刚刚没忍住发了个牢骚,被我们pr批评了。材料我单独发给你。

  ?

  张一鸣表示自己是“发牢骚”,并想要通过私聊与马化腾对证,但想不到pony还是在评论里追击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

  引爆网络的茬架现场

  口水战在两天前就已开始,上周日张一鸣在转发腾讯相关文章时就曾表示:如果(腾讯)不随便打压封杀应用和信息流动,就是更值得尊敬的公司了。

  ?

  马化腾则回应称:平台一视同仁,你过敏了。

  ?

  一个是市值超过五千亿美金的社交巨头,一个是互联网近几年来发展势头最猛的新巨头,在舆论发酵第一战线的朋友圈公开吵架。截图流传后,人们第一时间都开始怀疑真假。

  ?

  大佬茬架难得一见,但也不是毫无预兆,据曾参与两家对外投资的内部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从快看漫画D轮融资(2017年12月前),头条不愿意让腾讯进入开始,这两家之间的嫌隙就已经产生了。”

  ?

  而此后无论是产品上的明面竞争,还是私底下的暗自较量,双方交锋都并非第一次,而这一次显然是冲突白热化的标志。

  ?

  此前两个人并无私怨。去年12月初,乌镇大会著名的东兴饭局上,同坐一桌的马化腾和张一鸣还被视为同盟关系。甚至两天前,一篇《腾讯没有梦想》引发腾讯舆论风波后,张一鸣也第一时间转发了《谁说腾讯没有梦想》,表达了自己支持腾讯的立场。

  大佬云集的乌镇东兴饭局

  但这并不能缓解头条与腾讯在微视与抖音,这两个公司战略级产品上的较量。

  ?

  ?

  短视频行业经过几轮激烈厮杀,到2018年胜负初分。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成功站上行业顶峰,如今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全网关注。抖音与快手、微博在短视频上的战况可谓惨烈,但整个行业却尚未分出胜负。

  ?

  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交视频,都没有人敢忽略腾讯旗下的产品。去年4月被关闭的微视,目前正在积极招兵买马,以各种“福利”吸引微视达人入驻。

  ?

  微视是腾讯至今的历史上,唯一一个宣布关闭后又重启的产品。事实上,根据腾讯内部的竞争机制,这款诞生于五年前的短视频产品,由于数据不佳定位不明确,早该面临淘汰的结局。

  在腾讯数量庞大的产品体系中,即便是最赚钱的游戏产品,日活和流水无法超越公司其他产品,都要面临被放弃的命运,微视最初也并不例外,尽管2017年的4月才宣布停止服务,而在2015年3月,微视产品部就被并入了腾讯视频,时任负责人邢宏宇也随即离职。

  ?

  大公司的产品,失去内部资源的倾斜后,所面对的竞争比创业公司的产品更为残酷。尤其微视还需要面对背后都有新浪、美图支持的秒拍、美拍这样的竞争对手。在宣布停止服务的两年间,这款产品几乎已经名存实亡。

  ?

  从图文到视频的内容迭代,短视频是经过市场考验后,最符合当前手机用户需求的传播介质。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和内容平台,腾讯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短视频赛道的入口。

  ?

  宣布微视停止服务前,腾讯就投资了短视频社区快手,对于这种UGC形态的短视频产品,马化腾罕见的表达了自己的称赞,认为这一款“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

  东北老铁是快手里不容忽视的一股神秘力量

  而随后抖音的出现,他更是决定重新开启微视。

  ?

  如果现在回头看微视宣布停止服务(2017年4月)与重启的时间(2017年5月),“微视的死亡宣告”可以看作是腾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新微视进行预热。

  ?

  作为一款放弃后又重启的产品,社交短视频是腾讯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战略级产品。腾讯选择的路径也十分简单:新微视上线后,几乎每一个动向都与抖音紧密关联。

  ?

  2017年3月,抖音迎来第一波用户爆发,而随后跟进了一系列明星和话题运营,让这款头条体系内最具社交潜质的APP成为2017年最受关注的短视频APP。

  被看衰的抖音有了大量的明星入驻

  2017年5月,新版本的微视悄然在APP store内复活,但腾讯并未进行大肆的宣传,他们似乎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来一场光明正大的“复出”。

  ?

  这正是音乐短视频社区势头猛烈的时期。彼时抖音还身陷抄袭海外音乐短视频社区Musical.ly的舆论战中,国内同时兴起了一大批如muse、晃咖、奶糖等一系列几乎没有差别的音乐短视频产品,抖音彼时的slogan是“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行业内对于这款产品的看法已经是现象级产品”。

  ?

  这种看法很快被2018年春节后迎来抖音迎来的巨大用户爆发所证实,春节期间,抖音增长了近3000万日活,超越了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最高日活达到了6646万。这一波的用户爆发使得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不论是快手还是微博,都与抖音在舆论上进行了一波较量。这些较量使得整个行业都开始研究抖音这款产品,不少媒体报道中,它更是被寄予了新一代社交产品的厚望。

  ?

  2018年春节过后,微视的市场声量逐渐放大。这款相继推出了高能舞室、视频跟拍、歌词字幕、AI美颜美型滤镜等注重UGC用户体验的功能长得越来越像抖音。与此同时,微视开始大规模招募的达人,抖音美拍甚至是微博上活跃的MCN都成为微视重点运营的对象。

  ?

  对于早已习惯多平台分发的内容创作者而言,这种状况并不少见,微视的进展可以说十分顺利。

  ?

  ?

  对于张一鸣而言,纯粹产品层面的正面竞争,并不足以让头条感到严重焦虑。但从年前至今,来自监管层面连续不断的打击,却使得这家公司必须在抖音这道防线上不能再掉以轻心。

  ?

  目前在头条众多产品里,拥有两亿用户的内涵段子已经永久下线,根据自媒体全天候估计头条因为内涵段子下线导致的损失达到18亿美元。根据易观千帆数据,4月10日至4月29日,今日头条App的用户使用总时长由2.15亿小时下滑至2.07亿小时;日活用户由1.42亿跌破1.3亿。此外,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的用户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短视频APP越来越多

  更深层次打击来自于监管风险使得原本对头条感兴趣的投资人们望而却步,而这极大程度的阻碍了不断扩张内容品类和全球化战略的头条向前的脚步。抖音成为这家公司赢得战争最重要的筹码。

  ?

  根据Trustdata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的数据,抖音的日活已经达到6000万。而另一边和它的用户数据同步飙升的还有这个产品的商业化。据科技媒体Bianews报道,抖音当前每日收入金额高达3200万元,也就是说抖音一年的营收就可能超过百亿。

  ?

  头条无法容忍在抖音这条赛道上的后退的任何一步,但微视进攻的信号却越来越猛烈。在头条进行内容整顿的期间,微视一边公开代言人,在腾讯自制的热门综艺内强势植入。另一边宣布投入30亿补贴内容创作者,马化腾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了对于短视频的重视和兴趣。

  ?

  公共舆论中,两家斗争难分对错,今日头条APP起家时,大量搬运公众号的内容。微视复活后,抄袭抖音产品。如果不是涉及了核心利益,双方也需要刀兵相见。

  ?

  没有人愿意与腾讯为敌,张一鸣也不例外,两天前转发《谁说腾讯没有梦想》他就表示:“腾讯是一家极其优秀的公司,pony(马化腾)是我最敬佩的CEO。”而早在2016年《财经》的采访中,他也表达了巨头之中,头条商业策略更偏向于以用户时长为导向的腾讯。

  ?

  但这正是今天两家公司发生正面竞争的根源。相比头条危及腾讯社交地位这种言之尚早的论断,6000万日活的抖音在10亿用户的微信面前还太过稚嫩。但社交起家,靠年轻人和流量称王的腾讯却不能不重视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抖音的现象。

  ?

  2004年,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的巨头MSN也曾看不上“只有小孩子爱用的QQ”,最后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MSN干掉的腾讯却绝不会让新的QQ出现,即便只是可能性。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AI财经社

  2018年4月3日的摩拜股东会,通过了美团收购方案,美团以 27 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包括 65%现金和 35%美团股票,此外美团承担摩拜债务(5~10 亿美元之间),管理团队留任。

  当晚消息不断从各种渠道透露出来,有人说这是一次透明度最高的股东会“,几乎是一次直播”。

  “有人通过放消息来施压,以促成这笔交易。”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说。也许正是因此带来的破窗效应,这次交易过程后来被解读得十分彻底。

  尽管摩拜有30多位投资人,但这仍然是一家所谓“腾讯”系公司,从董事会设置上不难发现腾讯在这家共享单车公司中的话语权。

  摩拜董事会共 11 席,其中管理层 5 席,投资者 5 席,摩拜董事长李斌 1 席。在投资者中,腾讯为最大股东,持股超20%,愉悦资本次之,持股约 7%,剩下的是华平资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后两家也是美团的重要股东。

  按照摩拜的公司章程,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需股东会上股权超过三分之二即67%投票通过,一半以上优先股股东同意才可——这意味着,任何方案只有得到最大股东——腾讯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此后,多个股东对外宣称,腾讯主导了这次收购。在股东们的描述中,谈判的核心在于腾讯,而也正是腾讯否决了滴滴的投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管理团队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正是腾讯最终拍板让王兴来整合摩拜。

  从共享单车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有合理性。滴滴本身也与阿里关系匪浅。在共享单车的战局中,哈罗和ofo已经成为了阿里的武器,而滴滴是腾讯在出行领域重要的布局。腾讯则是美团的大股东,摩拜选择美团,意味着腾讯仍旧能够在这场支付和线下流量的争夺战中掌握一部分话语权。

  而对于腾讯来说,美团既能为摩拜亏损兜底,又能与阿里抗衡。

  美团外卖员与摩拜单车

  但据一位接近腾讯投资的消息人士称,腾讯投资内部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在一次电话会议里,有人说,事情已经完全失控了。”

  近几年,腾讯在投资上收获颇丰。去年年底东兴饭局,“腾讯系”大佬齐聚一堂,一团和气。

  但仅半年后的今天,美团和滴滴已经互相进入对方领域,从共享单车、网约车到外卖全面

  开战。今年 3 月,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在几天内用高额补贴,获得了这个城市 1/3 的市场份额。不到一个月,滴滴外卖就正式在无锡上线,策略同样是补贴。

  对于二者的共同投资人,两家公司互相在对方的地盘上大举烧钱,当然是一种内耗。此后,双方又从街头打到谈判桌。虽然作为“带头大哥”的腾讯,没有显示出摆平小弟矛盾的能力。

  对于美团八爪鱼式的扩张,一位接近美团的人士称,这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团内部的人员冗余,“主要是地推团队,你看,业务稳定后地推的活儿就结束了,如果不去做新业务,这些人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

  在 4 月 14 日的一次活动上,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做了题为“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一些思考”的演讲,也透露出同样的信息:当一家专注公司原有业务超越价值点后,如果不开辟新业务,有价值的员工就会开始离开。

  王兴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点赞了这个演讲稿。

  但消化剩余战斗力显然不是王兴的终极目标。滴滴和美团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是BAT之后的“次级流量入口”之争。而王兴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代超级流量平台。

  腾讯的投资大多以微信为核心,除了钱,流量也是非常重的资源投入。但除此之外,腾讯并没有能够抓在自己手里的生活服务领域的场景入口。而美团则是尽量去连接更多场景。

  4月 23 日,美团CEO王兴在福州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首次透露了公司的未来愿景:将来能通过科技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人工智能改进等手段,每天服务 10 亿人次。

  美团CEO王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对于成为资本驱动型公司的滴滴,目前王兴仍然把美团点评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腾讯投资的这些场景,在微信流量助力下长大后,对于腾讯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了。”一位接近腾讯投资的人士称,“这个时候腾讯应该去控股美团,但这是不可能的,王兴不会同意。”

  优惠力度有点超出预料?

  外卖骑手王伟准备离开无锡。这离他找好房子,决定在无锡大干一场不过 24 小时。我碰到他时,他正靠在那辆暗红色的电动车上不停地看手机。后座上的外卖保温箱和明黄色的外套让他在上下班的人群中有些扎眼。

  这是 4 月 11 号晚上 7 点,正是晚间用餐高峰。

  按照平台补贴规则,在 5 点半到 8 点半这 3 个小时里配送满10单,骑手会有额外180元奖励。但时间已过半,王伟只收到系统指派一单。他有些沮丧,这场外卖狂欢结束得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

  两天前,滴滴外卖在无锡正式上线,外卖狂欢拉开序幕。上线首日,滴滴外卖给出的补贴策略是:对普通用户,新注册用户首单减免20元的补贴政策,下单后即可获得5到8元的外卖红包,之后又加上满20元减18的补贴;对配送骑手,一单 15 元,高峰期每单 25 元起,完成一定数量再额外奖励;对商家,零抽佣,且依照销量分阶给予商户每单3元、6元、12元的补贴。

  滴滴来势汹汹,尽管已有准备,但美团还是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的优惠力度……有点出乎意料。”美团外卖北方大区总监安中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直言。

  很快,美团打破补贴上的克制,中午开始向普通用户推出满 20 元减 15 的红包,外加早餐、下午茶、夜宵等金额不一的红包,提高骑手在中午高峰期的配送费。但对于商家美团依旧强势,保持18%的抽成。

  这像极了距离无锡仅126公里的上海,双方在打车领域的一轮轮补贴大战。两家正相互试探着深入对方后院。

  美团外卖骑手整装待发

  王伟就是在这时候来到无锡的。苏州骑手群里,动辄一两千的日收入截图挑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苏州和无锡相隔不

  到50公里,包括王伟在内的骑手们跃跃欲试。4月10日上午,王伟骑着送餐的电动车从苏州的家中出发,凭着导航耗时两个小时走到无锡的中心商圈中山路附近。

  在无锡,他接的第一单只跑了 4 公里,手机的骑手后台便显示有 20 元入账。而在苏州,每配送一单只有 4 块左右的收入,“这比苏州好太多了。”4月10日这天,他一共跑了7个小时,接了29单,收入500块。

  王伟对数字敏感。他把平台的奖励规则和自己的配送数字记得清清楚楚,并迅速给我算了笔账:每天干 6 个小时就有720元。而在苏州,他每天在外跑接近12个小时,也只能赚200元左右。?

  “这样月入一两万很正常。”他说。跑到电动车没有电,王伟开始着手寻找住处。有同从苏州过来的同行喊他一起住宾馆,但月入过万的憧憬让他决定租个房子,在无锡长住下来。

  但谁也没想到监管来得如此迅速。

  11日上午10点,无锡市工商局联合无锡市公安局,约谈了美团、饿了么、滴滴三家外卖服务平台,直指外卖平台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经营行为。

  三家平台一致表态:积极响应无锡市工商局、公安局的要求,积极配合,迅速恢复无锡市外卖市场的良好秩序。

  大战似乎戛然而止,骑手端的补贴在当天便出现下滑。第二天一早,王伟打道回苏州,在沿路他遇到不少穿工作服的同行。而骑手群中,出现不少低价转卖电动车的消息。

  这是一场短暂的狂欢。

  首场战争是滴滴打胜了

  滴滴将第一战放在无锡。有无锡当地人笑着对我说,因为无锡人又懒又馋。分析人士认为,无锡紧临南京,离美团打车的战场不远,同时还可以辐射杭州、上海这样重要的城市。而一个美团内部人士则认为,无锡的单量排名在江苏全省只能排得上第三、四名,这一表现只能说是平平。他更倾向于认为,滴滴在挑软柿子捏。

  不管理由为何,首场战争滴滴是打胜了。

  11日中午,滴滴外卖在官方微博上放出海报,宣布上线首日订单突破33.4万,市场份额跃升第一。晚上,滴滴外卖负责人罗文在朋友圈中感谢了团队和背后支持的家属们。

  罗文是滴滴的第一位产品经理,先后主导了滴滴全面改版、微信红包、专车启动等项目。在 4 年前,滴滴与快的的补贴大战中,当时年仅26岁的罗文充当滴滴方面的“参谋长”,一战成名。

  从选人上,足见滴滴对这场外卖大战的重视。当美团在上海推出打车,又收购了摩拜,逐渐侵蚀滴滴的主业时,滴滴必须打赢这场外卖战。

  而骑手是这场战争中被争夺的第一个对象。刚进 3 月,滴滴外卖即将上线、与美团外卖开战的消息就传遍了无锡城的外卖骑手圈。

  王明明是在 3 月中旬,切实感觉到滴滴外卖的存在。一夜之间无锡冒出很多人发滴滴招募骑手的传单。他在路口等红绿灯时被直接拦下塞了传单,等送餐出来,发现车子上又被塞了传单“。走到哪儿接到哪儿,感觉整个无锡市都在发传单,一天能接到好几个。”

  滴滴外卖招聘的骑手包括“忠诚骑手”和“自由骑手”,类似于美团、饿了么的专送和众包。滴滴承诺,忠诚骑手每周在线大于 48 小时就可以拿到月收入保底 1 万元的收入,而自由骑手的订单收入也会翻倍。

  A4 纸大小的传单上,月入 1 万是最显眼的字眼,也是对骑手们的直接诱惑。加入滴滴前,王明明做了半年多的饿了么,每个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最多也不过6000元。

  传单之外,滴滴迅速在无锡开设了十多个骑手站点。在恒隆广场的一个滴滴站点,与美团外卖的站点相隔只有数百米,见到美团外卖骑手结伴出来吃饭,滴滴外卖的人趁机游说拉走一批人。有媒体称70%的美团骑手被滴滴挖走。

  面对滴滴挖人,美团、饿了么相应地提高骑手待遇。针对滴滴的高薪,美团编写了应对话术,由站长向骑手强调,诸如在收入过万这一项,站长会向管理的骑手说:“滴滴价格奖励是不停调整变动,不断降低试探骑手底线,并非月月过万,请骑手仔细阅读滴滴条款与规则。”

  饿了么也会采用集体誓师的方式增强气势。身穿蓝色制服列队站齐,手举横幅,齐喊“干死美团碾压滴滴,饿了么和你一起拼”的口号。

  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

  “喊完后会增加气势吗?”我问。

  “不会。”王明明果断回答。在喊完口号不久,他离职加入滴滴。先干一个月再说,这是应聘者的普遍想法。

  滴滴在打一场遭遇战。美团在出行上的野心摆在明面上:出行就像一根链条,将原本散落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务串联起来,使其成为超级平台。这一进攻的可怕之处在于,美团根本不是为了把利润抢过去,而是把用户抢走。

  不同于王兴不设限地进行拓展,直到去年12 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在谈及美团做出行时的态度还是:“实际上是对主业的不自信。”而如今,滴滴不得不进入美团的后院,开辟外卖业务来牵制美团。

  争夺也延伸到商家上。位于市中心的东方巴黎购物广场已经破败。这座四层高的商场里,除了四楼的KTV还灯光闪耀,绝大部分店面大门紧闭。但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租金,使得这座落寞的商场成为外卖商家的圣地。自从去年年初,第一家商家入驻后,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上这一地段。他们占据这座商场的一、二楼,大多租用一个10多平方的店面充当厨房,在店门口打包,只做外卖不做堂食。

  店老板吴松麻利地将外卖装盒打包码在店门口的桌子上,不间断地有外卖骑手小跑进来喊道:“XX号外卖好了吗?快点快点要超时了。”

  下午4点,吴松店里接到的订单已经接近400单。我问他今天能预计做到多少单,“500多!”谈到这个数字时,他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音,兴奋劲儿冒了出来。

  吴松的这家外卖店做了半年,一直不温不火。今年1月,无锡雨雪寒潮迎来大雪,受天气影响,吴松店里的订单降至不到百单,这让吴松有些无力感“,这一行就是看天吃饭。”

  当滴滴的市场经理找来时,吴松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决定上线。理由很简单,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况且滴滴给出的条件堪称优渥。但出现在滴滴外卖页面不久,美团外卖上他家店铺被强制显示为“商家休息中”的状态。

  在补贴和高订单量的吸引下,东方巴黎购物广场的近20家外卖店大多选择上线滴滴,但也有例外。张咏的店铺是美团外卖头部店,日订单能保持在 350 单左右,超过绝大多数店铺“。滴滴给我的待遇,跟其他店铺是一样的。我一个美团头部店,跟腰部店一模一样,那我凭什么跟你合作?”

  在滴滴的猛烈攻势下,美团外卖的店铺订单量下滑。到4月8日,张咏的订单数下滑到180单,几乎创开店以来的最低。

  我问张咏,看到掉单着不着急。他有些无所谓地摇了摇头“:他们一打架,我不就有钱了么。”4月9日,美团跟进补贴,到4月10日张咏店铺的订单量飙增至1000单。

  4 月 11 日座谈会后,无锡外卖的补贴逐渐减少,用户趋于冷静。无论是吴松还是张咏,或者王伟、王明明,对于这场战争谁输谁赢,并不关心。他们像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风眼中,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留下一地羊毛。

  2018年4月末的一天,王兴更新了一条饭否“,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立刻有人将此指向了程维和王兴个人。

  进入2018年,美团和滴滴摩擦不断。就在无锡的外卖大战之前的两个月,双方还在滴滴的地盘——打车领域掰了一次手腕。而在看不见的领域,如双方的战投,也有很多竞争。

  “这两家公司大战略趋同,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战事。最终的结局取决于这两个人的不同。”接近美团的业内人士称。

  2017 年之前,他们依旧是好友,2018 年他们俨然已经成为了商业战场上最对立的两个狠角色。美团的航线正在越来越向滴滴靠近,甚至有些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无人驾驶的未来。

  4 月 18 日,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对外透露,很快美团无人车将会在一些园区道路上测试运营,并争取 2019 年实现片区化运营。这是针对美团配送需求进行的新型技术研发,但一旦技术成熟,美团很难保证不将其应用在打车领域。

  无人驾驶的智能出行,这本是新一代互联网巨头滴滴出行的终极目标。但显然,曾互为好兄弟的程维和王兴想到一起去了:打车亦或者外卖战争,最终都将以无人驾驶的应用划上阶段性的句号。

  不止是关于无人驾驶的理想蓝图,从打车到单车,再到试水分时租赁,美团似乎要在出行领域再造一个“滴滴”。并且,从目前战局来看,这两家公司的部分核心业务已经近乎趋同,打车、单车以及外卖。

  在这个阶段,美团拥有先发优势——对于新业务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更早的布局,除了如愿拿下摩拜,对于出行的渗透也更深。当然,同样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美团进攻?

  航线的变化,最早从 2017 年美团送给滴滴的那份情人节大礼开始——2017年2月14日,美团宣布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从生活服务领域第一次正式跨入到了出行领域。

  程维和王兴曾是彼此信赖的好朋友,起码程维这样认为。在“小桔程维”为数不多的原创微博中,王兴、美团以及德扑几个词被他多次提起,一同出现的,还有王兴个人倍为推崇的那本《有限与无限游戏》。程维并不掩饰他对好友的欣赏,并在滴滴产品上线初期就率先咨询了王兴的建议。

  滴滴出行 CEO 程维

  但王兴做打车,程维并不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在一场看似平和的饭局之后,程维很快从新闻上获知了这一消息。他问及王兴原因,后者淡淡地回了四个字“,我就试试”。

  不止是关于无人驾驶

  显然王兴是当了真的,否则也不会在南京试点一年之后,计划连开七城。南京的成绩并不算优异,美团南京的市场份额数据从未对外公开,但上海必须高调,也必须成功。

  这是美团向滴滴发起正式攻击的冲锋号角。在主营业务上,BAT之间有着相对清晰的边界,而TMD的格局仍有很大变数。外界给予了这场战事足够的重视:不止是公司内部,一时间整个市场的聚光灯都集中在这两家公司身上。

  “美团打车在上海必须打得出彩,上海作为需求密集、情况复杂的大型一线城市,一旦美团从这个市场切下30%的市场份额,那意味着其他城市也将能采用同样的方法拿下。”一位投资圈的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

  美团的进攻显,得粗暴且直接——将滴滴的那套补贴手法再次上演。资本曾经助推了滴滴,如今依旧可以助推美团。

  司机端从上线初期的每日保底收入 600 元变为萌芽司机日保底900 元,一位上海的美团司机在司机群里晒出了自己一天的收入:当天共计收入1228元,车费流水255,奖励补贴高达973元。

  “据我们预测,美团单均补贴将近40元。”滴滴区域运营高级总监孙枢在发给快车事业部同事们的邮件中指出。

  但补贴砸出来的成绩着实好看。王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了滴滴和美团打车,他表示,上线3 天,美团打车已经占到上海网约车市场的1/3份额。

  单车风云?

  战火不仅来自打车业务。

  4月3日,王兴最终宣布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包括65%现金和 35%美团股票,此外美团承担摩拜 5 亿~10 亿美元之间的债务,公司管理团队不变。

  “我不知道是不是跟滴滴开战后改变了王兴的想法,总之他后来变得异常坚决,一定要全面收购。”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此次收购案中,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程维曾是摩拜的潜在接盘方之一,只是入局晚于王兴。根据《财经》报道,谈判最早自2017年9月开始进行,美团在投资和收购之间颇为犹豫。2017 年 12 月,在摩拜董事长李斌的建议下,美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对摩拜的小股投资方案——以估值35亿美元投资6亿美元,然后摩拜再融4亿美元。

  但这一方案包含不少附加条款。摩拜CEO王晓峰依旧想为摩拜的独立发展争取机会,因此管理层对于美团提出的附加合作条款是否接受,以及接受到何种程度,摇摆了很长时间。一个月后,摩拜在资本寒冬下进行了妥协,但王兴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犹豫一周之后,他决定放弃投资,转向收购。

  摩拜仍在摇摆,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已经和美团开战的滴滴听闻美团将要收购摩拜时,迅速给出了另外一套融资方案。王晓峰在 3 月 31 日的董事会上指出,程维口头给出了一个offer,承诺注资 6 亿美元之后,滴滴再联合软银,再投4亿美元,投后达45亿美元估值。

  对于想要独立发展的摩拜来说,滴滴的方案比美团收购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吸引力,谈判再次进入了胶着状态。

  但美团打车上海上线后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极大提升了谈判天平上美团的胜算,腾讯和摩拜的股东开始意识到出行和美团业务的协同性。

  美团和滴滴的出发点显然不同,滴滴更偏向于通过投资来统一共享单车的战线——2017年下半年开始,滴滴和此前多轮押注的ofo关系开始恶化,并亲自上阵孵化了“青桔单车”。美团则更倾向于布局生活服务的场景。

  站队滴滴,摩拜只是一个出行平台;站队美团,摩拜将融入美团生活服务的生态,后者提供场景和线下流量。摩拜董事会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团。

  美团正式拿下摩拜,与滴滴的对立关系进一步变得紧张。此时的美团打车对王兴来说,不再是“试一试”的作用,在美团对外讲的“Amazon for service”故事中,出行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各自的边界?

  TMD巨头中,美团和滴滴的边界不再那么明显,程维在创业早期曾深受王兴影响,包括那套“有限与无限游戏”的理论。

  2011年的微博中,程维写到:有限游戏的目的是终结这个游戏,要赢,无限游戏的目的是让游戏得以继续,不要结束。有限的游戏是在规则内玩的,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规则,探索改变边界本身。有限的游戏,比如打牌、比如投资;无限游戏比如创业、比如人生!

  这是程维第一次提到无限游戏的规则。但在过去7年中,滴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遵守这一规则,滴滴的边界探索,是在垂直有限的范围内。

  2012 年,滴滴脱胎于网络呼叫出租车市场。2014 年之后,滴滴先后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租车等业务,业务核心是切分出行领域的每一个细分场景,边界,仅限于出行。2018年4月上线的滴滴外卖,是滴滴的第一次跨界探索,而且是UberEats商业模式的成功给了其启发。

  王兴则截然相反。美团此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13年以前的千团大战阶段,通过地推抢商户抢市场;2013年到 2015 年的T字战略阶段,在团购这一“横”之下,出现酒店、电影、外卖、KTV、丽人、母婴、保洁等十余项垂直品类;2016年之后的“三驾马车”战略,核心扩张分别围绕餐饮、酒旅、到店综合展开。

  美团出行,原被划分在“到店”这驾马车之下。2017年

  12月,南京试点一年之后,美团点评重新调整了架构,以LBS场景为核心,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业务。

  美团和滴滴的对比,更像是王兴曾提出的“T”,美团是不设限扩张的那一“横”,滴滴是纵深领域的那一“竖”。

  4 月 16 日,滴滴对外宣布成立汽车服务平台,整合此前的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以来滴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1月,滴滴先后宣布推出小桔车服和小桔充电品牌,前者计划在全国开设20家线下中心店,后者则想要搭建全国性的充电网络。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滴滴正在试图建立更深层次的壁垒,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下游来加强在出行市场及司机掌控上的话语权。梳理可以发现,滴滴的业务几乎已经覆盖了汽车生态的全产业链,从上游供应链的新能源车辆、中游的金融租赁、网约车及共享汽车运营服务,到下游的汽车后市场、充电桩、无人驾驶服务,全部在介入。

  “线下门店的功能,除了日常的维修保养服务车后服务之外,还可以集客服、二手车交易、金融保险等交易于一体。”一位小桔车服的线下门店负责人表示。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由于滴滴和北汽、车和家等主机厂生产的定制化共享汽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小桔车服的线下门店还将承接这些定制化汽车的维修保养服务。

  杠杆的胜利?

  任何扩张都伴随着风险。

  从现实情况来看,对深耕出行的滴滴来说,产业链的搭建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壁垒仍在规模优势和运营优势。前者是车辆和司机,后者是路径和算法。这些对于美团来说,并不是弱项。

  据多位司机描述,美团打车上海上线当天,不少司机直接出现了倒戈,“关掉滴滴,专职接美团”。也有租赁公司表示,已经从与滴滴合作转向和美团合作。

  巨头将手伸进了对方的盘子,连一向沉稳的滴滴也开始了跨界。

  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认为,滴滴和美团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是BAT之后的“次级流量入口”之争。他曾建议程维做外卖,认为美团是继Uber之后,在本土对滴滴有潜在威胁的对手,“不在你未来的最大潜在对手的主业上或者主要战场上做文章,那你就是在‘犯罪’。”

  美团的增长方向更为大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团购的增长速度已经触及了天花板,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根据近期投行的测算,美团团购业务在 2017 年的GMV增长仅仅从2016 年的 1300 亿,增长到了 1400 亿到 1500 亿之间,增长率在10%到20%。

  也可以说,外卖和打车是美团寻找的新一个推高估值的故事。每一个业务都是亏损,但美团希望能够通过生态整合打出一台组合拳。

  在评价收购摩拜案时,美团投资人之一、今日资本徐新指出,“共享单车的特点是高频刚需,客单很低,可变成本也很低,单独做可能不是特别赚钱,但是对美团这样的超级平台,是一个获取新客、粘住老客、占领心智的应用场景。”

  美团的估值随着打车业务的推出,已经有所变化。据了解,由于业务线牵扯较多,收购摩拜花费了大笔资金,美团原定于今年第三季度的上市计划将被推迟,并且正计划进行一轮3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约400亿美元。

  融资消息被美团迅速否认,但根据数字来看,打车业务的推出将美团的估值推高了 100 亿美元。去年 10 月,美团点评完成上一轮融资的时候,投后估值是300亿美元。

  截至现阶段,打车的战争还没有全面拉开,到店和出行业务也尚未很好地融合,对于美团来说,综合收益才是衡量这几笔决策的最终指标。而且,高额补贴和奖励措施带来的市场份额,也有一定水分。美团打车刚上线时,就刺激了不少刷单和伪需求的催生。

  “我们平均接单时长为5秒”,美团打车在对外宣布其成绩时说道“。事实上,这个数据不具备任何意义,只能说明司机端的供给出现了极大的过剩。”一位曾在滴滴快车部门工作过的员工对AI财经社透露。

  在王兴所宣布的市场份额中,没人知道有多少是因为补贴刺激起来的伪需求、刷单又能为真实数据注入多少水分。

  公平的是,美团的扩张同样需要时间。狂欢是短暂的,在高额补贴的刺激之下,上海、南京两地的政策开始收紧,美团和滴滴在这两个城市的补贴也先后被叫停,竞争回归常态。

  重要的是,在不断做大美团蛋糕的同时,王兴要保证钱够持续烧下去。刚刚收入旗下的摩拜,已经历经6轮融资,募集约 11亿美元,仍然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有很大的可能仍然需要大举投入。不难想象,由于美团并没有一个所谓现金牛主业,融资仍将是重要的扩张基础。

  “美团收购摩拜,本质上是大泡沫收购小泡沫。看谁的杠杆高吧。”一位业内人士点评说。

  故事的一开始,他们是朋友。

  2011 年,王兴的连续创业人生迎来曙光。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浴血奋战,活了下来,同时也在为争夺团购行业前三而抛头颅洒热血。

  也在那一年,王兴跟两个老阿里人搭上了:一是请来干嘉伟一手缔造起美团线下推广铁军,另外就是认识了程维。那时他花名“常遇春”,在阿里巴巴任支付宝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兴鼓励这个年轻人可以试着出来创业,一年后程维攒了80万成立小桔科技,做起共享出行。

  巧合的是,这两个人与他的关系,至少在外界看来都走向了对立面。

  干嘉伟在新美大合并后逐渐被边缘化,2017 年 4 月正式与王兴“分手”,加入高瓴资本。而后者则在之后的几年里将滴滴迅速培养成出行领域的独角兽,成为跟王兴地位相当的互联网创业新贵。

  程维能跟王兴成为朋友,正是由于初期业务核心的共通性。王兴第一次看到程维的打车软件时,眼皮都没抬就说了句“垃圾”,又补充“你看看现在的软件,哪还有需要注册的”,一语惊醒创业小白。一个连续创业者对于新手程维而言,简直就是导师一般的存在。

  滴滴CEO程维跨年演讲

  不仅如此,一个做团购,一个做网约车,两人的创业都起于棚窝,又兴于地推铁军,在巨头还未涉足的夹缝里挣扎求生,这样相似的创业处境也让两人一个被称作“野心家”,另一个被叫做“土狼”。

  第一道裂缝出现在 2015 年。当时,滴滴投资入股了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饿了么,朋友成了敌人的朋友,这也许让王兴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不过,在互联网圈这些都是常态,滴滴后来还投资了阿里系的ofo。

  2017年年末,王兴和刘强东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攒了东兴局,程维也在场。这个以马化腾为中心的饭局被解读为“反阿里联盟”,但彼时两人的竞争态势已然十分清晰。

  美团打车上线后,程维认为,在竞争对手里,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也不是最强的。美团的加入,再次搅动了原本已偃旗息鼓的出行战场,滴滴连夜派出“三角洲事业部”赶往南京,围绕美团打车做了一系列侦察以及反侦察准备。至于王兴下发的战书,程维只回了五个字:“尔要战,便战。”

  王兴和程维都有足够的野心,但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野心”。

  王兴出身中产以上,父亲是企业家,富二代,以及三线开外小城镇青年,考上清华前就已经接触了互联网,可以说是这一代创业者中的精英极客。王兴信奉工具理性,跟李彦宏、马化腾以及他个人崇拜的贝佐斯是一类人。最初,王兴被称作是“连续失败创业者”,尽管有段时间一个月能惨败两个项目,王兴依然冲劲未减,在饭否遭整改的时间里,第一次尝试了重型创业并一举成功。

  相比之下,程维是一个逆袭者。他1983年生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高考时因为数学卷子最后一道大题没答,跑去北京化工读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卖过保险,在足疗店打过工,辗转之后才进入阿里巴巴。所以,程维更像个莽汉,喜好“战争”,擅长打线下。在阿里浸淫七年又让他沾染上一种理想主义,一开始就打出“智慧出行”的口号,称想要“通过技术创新让出行变得更美好”。

  在扩张的道路上,王兴直接进入别人的地盘来支撑他的“生活服务”。而滴滴稍显被动,程维将重点放在国际化业务和自动驾驶上,将自己对标Uber甚至特斯拉,他本人也更接近马斯克式的理想主义。

  两个提供生活服务的创业者,世界观完全不同。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罗拉?

  编辑|赵艳秋

  2001年,中国芯片业明星人物邓中翰,在索尼家门口吃了闭门羹。

  当时,他与同事专程飞到日本,目的是向索尼公司推销“星光一号”——一款主攻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的数字多媒体芯片。

  在此前,靠这款自研芯片,邓中翰创立的中星微公司已经拿下飞利浦和三星。他们以为有上述品牌的背书,索尼应该也有戏。

  但索尼丝毫没给面子。原本约定恰谈50分钟,但刚谈了5分钟,对方就不客气地起身谢客: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现在做的这种研发,索尼是这个领域的鼻祖,我们在这上面有几千项专利、几百个产品。如果你要想学习的话,可以到商店里看一看,或者去展览上了解详细情况。

  时间短到邓中翰还没来得及介绍公司。接下来的一幕更具戏剧色彩:邓中翰走出索尼公司,甩下一句英文:I w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

  在2001年的中国半导体行业,邓中翰和中星微被塑造为一个灯塔式的存在。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按照媒体报道,中星微的“星光一号”芯片,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同神州飞船、水稻基因组并成为世纪交替年代的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但在国内如此骄傲的企业,走出国门照样碰钉子。这像极了国产芯片行业的整体写照:产业刚起步、没有话语权、举步维艰。

  国产芯片史上,?2001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

  这一年,发展集成电路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还诞生了多项国内“首次”:

  看似不错的良好开局,在18年后回头看,并没有扭转中国“缺芯”的尴尬境地。

  探究一个科技产业为什么没有做起来,是个极其复杂的话题。但从领军人物及其企业的成长、突围、困局和无奈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二。

  ? ? ? ? ? ? ? ? ? ? ? ? ? ?

  1999年,汉卡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被柳传志踢出联想。他坚持自主研发CPU,这与联想当年的“贸工技”战略重点南辕北辙。 ?

  六旬科学家正失意时,加拿大华侨李德磊找上门求助。李德磊的公司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为日立公司做芯片设计类外包。但日立刚解除了合同,李德磊的公司瞬间陷入危机。

  倪光南得知对方有一支做CPU的完整队伍,如果用上自己的人脉和信用,那他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梦,就可以嫁接到眼前这家垂死的公司上面。

  李德磊也没有拒绝。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自然不会无视倪光南背后的无形资产。

  但这种结合从开始就埋下隐患——商业组织里,最要命的便是同船不同心。大家目的地不同,总有人要湿身离场。事后看,“方舟”搁浅也是种必然。

  不过在当时,双方还是维持了一段载笑载言的日子。在倪光南的奔走下,李德磊公司获得深圳一名民营企业家投资的2000万元。政府也开始关注这家民营芯片公司。

  2001年7月,倪光南心心念的自主研发CPU——“方舟1号”面世。此前两个月,他刚以战略市场部副总裁身份加入方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媒体盛赞“方舟1号”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这种“鉴定”同年也被用来评价邓中翰的“星光1号”数字多媒体芯片,邓中翰当时还获称“中国芯之父”。由此可见,国人当年对于芯片行业的落后现状是多么地介怀。

  倪光南助手梁宁曾撰文记述“方舟1号”面世之隆重:中国工程院前任院长宋健、前任副院长朱高峰亲自担任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现场发布会由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主持,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等几名部委领导,都去了现场并发言。

  CPU造出来了,如何进入市场成了关键问题。此时,倪光南与李德磊产生第一次重大分歧。 前者利用自己的关系,为方舟拉来第一个客户。该客户毅然从英特尔转投方舟阵营,但李德磊却拒绝供货。

  “他们爱买不买。”据李德磊下属向媒体回忆,在李德磊眼中,那些小客户就是“要饭的乞丐”,而他不愿意做“要饭的头”。

  李德磊要挣大钱——当年政府启动了NC(网络计算机)采购,目的是要推动NC产业链的发展,这才是大订单,所以李德磊不把市场开拓当回事。

  据说在倪光南和李德磊得力干将刘强的极力说服下,方舟才建立了市场部。但由于李德磊对市场厂商的态度,市场部包括倪光南本人定位都很尴尬。

  5个月后,倪光南被迫离开方舟,就像两年前他被逼离开联想。不同的是,为了芯片梦,他在离开后还在持续帮方舟科技找资源、找钱、找人。

  2002年,中关村管委会还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入股方舟5000万万元,占股5%。 但事实上,方舟科技仍是李德磊的家族企业,他及家人总占股70%以上。

  李德磊将宝压在政府NC采购上,但“方舟1号”的现实困境是生态。用梁宁的话说,绕得过英特尔,跨不过微软。

  即便是到现在,电脑的核心也是英特尔+微软,二者组成了“Wintel”天团,在这个天团周边,围绕着错综复杂的马达加斯加生态。

  2004年12月28日,北京,英特尔迅驰广告

  而当年为了规避知识产权,方舟选择了一个有别于“Wintel”的技术路线——自主CPU+Linux操作系统。可到头来发现,没有那个马达加斯加生态。电脑上的浏览器、Office、播放器....都要重新开发移植。

  当年政府各部门采购了几万台NC。但用户很快发现,NC上的工具,打不开其他电脑上发来的文件。早年媒体报道,一些学校校长,每逢领导来视察,就会拼命诉苦:NC不能用啊,让我们换PC吧。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生态,NC市场迟迟打不开,2004年,方舟被传陷入资金危机。

  李德磊即刻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转做来钱快的小灵通。一名前员工对《IT时代周刊》回忆,李德磊曾说“方舟3号”是狗屎,国产CPU无市场。他还给员工们算了一笔帐:小灵通芯片每年出售上千万片,几年利润可以上亿美元。

  而此前,“方舟3号”已被列入国家的“863课题”,政府拨了研发经费1538万元。

  芯片产业前期离不开烧钱,按说1000多万也不算大数目。要知道,当年为了扶持三星半导体自主研发,韩国政府甚至动用了韩日建交时,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但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剧情是,李德磊的直接放弃。

  这一标杆性项目,瞬间倾颓。

  李德磊的苦衷也是实情:拨款太少了,根本不够给研发人员开工资。

  很明显,自主芯片梦是倪光南的,但不是李德磊的。 所以当触摸到现实的骨感轮廓后,李德磊出于商人本能,选择了断臂求生,哪怕是场面很难看的撕破脸。

  行业人士也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国家的长期战略,不能强行绑缚在一个商业企业身上。

  方舟后来一只手伸向房地产行业,有媒体记录了“方舟大厦”在建时,李德磊曾说过的一句话:“在中国真正赚钱的是房地产,不是高科技。”

  方舟闹剧后,倪光南院士背负着沉重的歉疚,向科技部“负荆请罪”。李德磊干将刘强失望之下也离开公司。刘强后来创立上市公司君正,继续做芯片,小米手表、360摄像机都是该公司客户。

  离开方舟后,倪光南、刘强反而交往更近,两人都是技术派。倪光南无意中提起一段往事:李德磊曾在酒桌上透露刘强是他的侄女婿、自己人,这致使倪光南长期刻意疏远刘强。但刘强听说这事后一脸蒙:他与李德磊没有半点沾亲带故。李德磊心思之深,是倪光南这种技术专家看不透的。

  原北京副市长刘志军落马后,法院认定的诸多受贿中,有一例是李德磊夫妇赠送刘志军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两万加元。理由是感谢刘在方舟科技资金困难时提供过的帮助。

  俱往矣。这段伤“芯”往事,只留下一个堂吉柯德式的收尾。沉没的“方舟”,成为国产芯片史上一处布满铜绿的遗迹。

  ? ? ? ? ? ? ? ?

  此时,另一艘大船正在芯片海洋中寻路。

  “我经常用船来形容我们的公司,车分左右边,在路上也不能随意开,海洋却是通往全球的。中星微就是茫茫大海里面的一条船,我希望它能够不断探索出新的领域、新的道路、新的资源,而不是作为驻留某个地方的一个小岛,停滞不前。”

  这是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说的。邓中翰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9年受邀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后,从硅谷回国,创办中星微,信息产业部是其主要股东之一。由于中关村办公场地不足,中星微生在北土城附近的一间简陋的仓库里。

  在所有芯片创业者中,邓中翰是最为聪明的那拨人。他第一时间看到“路上不能随意开车”这一现实。邓回国创业时, 国外芯片寡头早已崛起,英特尔、德州仪器、三星半导体已分领域、分层级瓜分了市场。

  深圳中星微大厦

  就像在悠长的高速公路上,这些企业在最右侧车道,受着芯片行业那个著名的“摩尔定律”的驱使,一直高速飙车。而从原点追赶是一件极难的事,有时还会变成无用功,比如“方舟”项目。

  于是,中星微选择从市场竞争相对不那么白热化的点切入——做多媒体芯片,像当年PC的摄像头芯片、手机的音乐芯片。

  历史上,三星半导体也采用了类似战略。三星没有从CPU这类明珠芯片入手,而是选择从存储、驱动等相对周边的芯片入手。

  事实证明中星微的选择是对的,并由此占据PC摄像头芯片这一细分领域60%以上的国际市场。

  包括曾将中星微拒之门外的索尼,后来也成为该公司的客户。倒是应了邓中翰在索尼门外撂下的狠话。

  这些成果被媒体宣传放大后,足以满足国人的自尊心。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中星微所攻领域并不是核心芯片,在国际产业链上并没有影响力和议价权,但中星微却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被迅速打造为光芒四射的中国芯领军企业。

  创始人邓中翰成为国家级半导体工程“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顶上了“中国芯之父”的盛名,企业拿到的政府资助最多,2005年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邓中翰还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41岁入选)。

  邓中翰的优等生气质,为中星微发展定了基调,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桎梏。

  员工说,邓中翰是从来不见客户的。他的工作日程表中,最重头的是技术开发,其次是投资者关系、政府关系和日常管理。

  中星微有“红色创投”背景,邓中翰曾两次受邀到北戴河度假。第二次是2008年盛夏,科技部官员打来电话,问他月底是否在国内,中央邀请他去北戴河度假。他紧忙说有时间。当年全国共有60人接到邀请,大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回国创业的专家。比如前中国首富、当年光伏行业的领军人物施正荣。

  这也让邓中翰深入思考并与其他创业者探讨一个问题:如何将各自在商业上的设想,与国家意志结合起来,以创新满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按邓中翰设想,中星微要做苹果、索尼那种引领世界潮流的公司。

  邓中翰当年接受《创业家》采访时也坦言,他和公司主要的精力仍然在做研发而不是盈利上。中星微的大股东有政府背景,政府不指望短期内的财务回报,而是希望他们坚持自主创新,把“星光中国芯”工程做大做强。

  遗憾的是,集合众多资源,中星微依然未能做大做强。2005年上市后,创始团队忙于“各种星光”,离市场有些远。与之相对的是,PC、手机属于消费市场,风云变换,中星微没有跟上节奏。

  比如,当年中星微针对手机开发的“音乐芯片”,是挂在手机主芯片外的一颗专门播放音乐的芯片。可是很快,手机主芯片企业如联发科,都在自己的芯片中集成了音乐功能,这一下子让中星微失去了市场,还没有及时找到其他出路。

  联发科等的降维式打击,让中星微丢掉家门口的领地。2008年起,由于核心业务受到冲击,中星微陷入长达四年的亏损。

  2011年,中星微宣布进入安防视频监控领域,营收情况有所好转。

  但这家企业的“星光”也就此黯淡了下去 。2015年从美国退市、2016年借壳回A股,也都波澜不惊。邓中翰和中星微一度在媒体上消失。有一次还是在歌唱家妻子谭晶的相关文娱报道中,提到邓中翰的名字。

  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邓中翰的发言还是熟悉的味道:他再次重申中星微将数亿枚芯片打入国际市场,“彻底解决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也提到两年前,中星微开发的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星光智能一号诞生,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新近与公安部牵头制定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国家标准,让中国成为“此领域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标准的国家”。

  只是这些第一的价值有多高,行外人参不透。

  ? ? ? ? ? ? ? ? ?

  相比放弃高速路、改走海路的中星微,行业另一领军企业展讯通信更爱高速路飙车。

  在20世纪初的芯片创业潮中,展讯的运作模式最为市场化,选择的阵地也是正面战场,做核心芯片,技术实力业内公认更高——当然,由此也注定这家公司的命运更为多舛。

  2001年,受当时信息产业部鼓励,武平、陈大同等人从硅谷回国,筹建展讯通信,设定目标是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基带芯片。

  政府承诺将通过央企为展讯投资3亿元。此前 ,中国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吸引了一批海归投身科技创业浪潮。

  相比其他硅谷回来的海归,展讯创始人武平身上有层模糊的悲剧色彩——展讯一开始就为钱所困。

  他们回归后才发现,政府承诺的资金要分批次到账。为了维持公司研发运转,武平等人不得不到海外资本市场找钱。就连展讯的竞争对手——联发科曾经都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投的是人——他看到了武平商业计划书上的科研人员阵容,便立即拍板投资。当然,后来随着展讯变成联发科的对手,这部分股份被其他投资人赎回。

  为了筹钱,展讯股权架构变得极为复杂,且创始团队股份一再被稀释,武平本人持股不足5%,最后失去公司控制权。这是他在创业之中特别遗憾的事情。

  但缺钱的展讯在市场表现上很争气。2003年,展讯自主研发了手机核心芯片,为公司带来1亿元以上的收入。在展讯的客户名单中,有当年出货量之王的夏新、波导等“机王”身影。2004年,展讯还率先研发出TD-SCDMA手机的核心芯片。

  凭借一股气,它在2007年冲上美国纳斯达克。

  展讯在纳斯达克上市

  只是鲜花簇拥有时并非好事,捧花前行更容易会遮蔽视线。

  冲顶后,展讯内外矛盾渐次爆发,内部管理问题、外部市场战略均遭遇挑战。比如武平力主收购的美国美国射频 (RF)芯片公司Quorum,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less命令有一个特性,就是其支持一些交互式的方法。比如在less页面中,按shift+e可以打开Examine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可以读取任意文件;输入!id就可以执行id这个命令。

  可以随便找台linux计算机试一下,执行less /etc/passwd来到less的页面,然后在英文输入法下输入!id,就可以执行id命令:

  

  所以,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就可以绕过git-shell的沙盒读取任意文件,或执行任意命令了!

  我们可以先试试,在Linux下直接执行git-receive-pack --help,再输入!id,看到的效果和上图是类似的。

  evi1cg大佬的博客中有动图,看的更直观。

  通过ssh进行利用

  那么,如何远程利用这个漏洞?

  我们前面试了,直接ssh git@gitserver只能拿到git-shell(或返回一段提醒文字),我们就利用上一节里提到的沙盒绕过漏洞执行命令:

  进入帮助页面,然后按shift+e或!id即可。

  一些限制

  我前文说了,一般配置git用户,不让ssh拥有shell,有两种方法:一是创建用户的时候设置其shell为/usr/bin/git-shell,二是在authorized_keys中覆盖command。

  如果目标服务器使用了第一种方法,我们即使成功执行了git-upload-archive '--help'进入帮助页面,也不能执行命令。因为!id还是在git-shell下执行,git-shell中没有id命令,所以依旧执行不成功。

  但读取文件是一定可以的,因为读取文件不是通过命令读取的,所以不受git-shell沙盒的影响。

  如果目标服务器是用第二种方法配置的git-shell,比如我这里这个测试环境,我是在/etc/passwd文件设置git用户的shell是bash,而在authorized_keys中覆盖command,执行git-shell。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进入了帮助页面,输入!id是可以成功执行id命令的,因为此时id是在bash下执行的,而不是在git-shell下执行的,所以没有沙盒限制。

  总的来说,这个漏洞至少能做到任意文件读取,有可能可以执行任意命令。

  知安,您产品的安全医院!

  

  知安,您产品的安全医院!

  搭过php相关环境的同学应该对fastcgi不陌生,那么fastcgi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nginx可以通过fastcgi来对接php?

  Fastcgi其实是一个通信协议,和HTTP协议一样,都是进行数据交换的一个通道。

  HTTP协议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中间件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浏览器将HTTP头和HTTP体用某个规则组装成数据包,以TCP的方式发送到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按照规则将数据包解码,并按要求拿到用户需要的数据,再以HTTP协议的规则打包返回给服务器。

  类比HTTP协议来说,fastcgi协议则是服务器中间件和某个语言后端进行数据交换的协议。Fastcgi协议由多个record组成,record也有header和body一说,服务器中间件将这二者按照fastcgi的规则封装好发送给语言后端,语言后端解码以后拿到具体数据,进行指定操作,并将结果再按照该协议封装好后返回给服务器中间件。

  和HTTP头不同,record的头固定8个字节,body是由头中的contentLength指定,其结构如下:

  头由8个uchar类型的变量组成,每个变量1字节。其中,requestId占两个字节,一个唯一的标志id,以避免多个请求之间的影响;contentLength占两个字节,表示body的大小。

  语言端解析了fastcgi头以后,拿到contentLength,然后再在TCP流里读取大小等于contentLength的数据,这就是body体。

  Body后面还有一段额外的数据(Padding),其长度由头中的paddingLength指定,起保留作用。不需要该Padding的时候,将其长度设置为0即可。

  可见,一个fastcgi record结构最大支持的body大小是2^16,也就是65536字节。

  刚才我介绍了fastcgi一个record中各个结构的含义,其中第二个字节type我没详说。

  type就是指定该record的作用。因为fastcgi一个record的大小是有限的,作用也是单一的,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个TCP流里传输多个record。通过type来标志每个record的作用,用requestId作为同一次请求的id。

  也就是说,每次请求,会有多个record,他们的requestId是相同的。

  借用该文章中的一个表格,列出最主要的几种type:

  看了这个表格就很清楚了,服务器中间件和后端语言通信,第一个数据包就是type为1的record,后续互相交流,发送type为4、5、6、7的record,结束时发送type为2、3的record。

  当后端语言接收到一个type为4的record后,就会把这个record的body按照对应的结构解析成key-value对,这就是环境变量。环境变量的结构如下:

  这其实是4个结构,至于用哪个结构,有如下规则:

  1、key、value均小于128字节,用FCGI_NameValuePair11

  2、key大于128字节,value小于128字节,用FCGI_NameValuePair41

  3、key小于128字节,value大于128字节,用FCGI_NameValuePair14

  4、key、value均大于128字节,用FCGI_NameValuePair44

  为什么我只介绍type为4的record?因为环境变量在后面PHP-FPM里有重要作用,之后写代码也会写到这个结构。type的其他情况,大家可以自己翻文档理解理解。

  那么,PHP-FPM又是什么东西?

  FPM其实是一个fastcgi协议解析器,Nginx等服务器中间件将用户请求按照fastcgi的规则打包好通过TCP传给谁?其实就是传给FPM。

  FPM按照fastcgi的协议将TCP流解析成真正的数据。

  举个例子,用户访问

  这个数组其实就是PHP中$_SERVER数组的一部分,也就是PHP里的环境变量。但环境变量的作用不仅是填充$_SERVER数组,也是告诉fpm:“我要执行哪个PHP文件”。

  PHP-FPM拿到fastcgi的数据包后,进行解析,得到上述这些环境变量。然后,执行SCRIPT_FILENAME的值指向的PHP文件,也就是/var/www/html/index.php。

  Nginx和IIS7曾经出现过一个PHP相关的解析漏洞(测试环境

  用户请求

  正常来说,SCRIPT_FILENAME的值是一个不存在的文件/var/www/html/favicon.ico/.php,是PHP设置中的一个选项fix_pathinfo导致了这个漏洞。PHP为了支持Path Info模式而创造了fix_pathinfo,在这个选项被打开的情况下,fpm会判断SCRIPT_FILENAME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去掉最后一个/及以后的所有内容,再次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往次循环,直到文件存在。

  所以,第一次fpm发现/var/www/html/favicon.ico/.php不存在,则去掉/.php,再判断/var/www/html/favicon.ico是否存在。显然这个文件是存在的,于是被作为PHP文件执行,导致解析漏洞。

  正确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在Nginx端使用fastcgi_split_path_info将path info信息去除后,用tryfiles判断文件是否存在;二是借助PHP-FPM的security.limit_extensions配置项,避免其他后缀文件被解析。

  写到这里,PHP-FPM未授权访问漏洞也就呼之欲出了。PHP-FPM默认监听9000端口,如果这个端口暴露在公网,则我们可以自己构造fastcgi协议,和fpm进行通信。

  此时,SCRIPT_FILENAME的值就格外重要了。因为fpm是根据这个值来执行php文件的,如果这个文件不存在,fpm会直接返回404:

  

  在fpm某个版本之前,我们可以将SCRIPT_FILENAME的值指定为任意后缀文件,比如/etc/passwd;但后来,fpm的默认配置中增加了一个选项security.limit_extensions:

  其限定了只有某些后缀的文件允许被fpm执行,默认是.php。所以,当我们再传入/etc/passwd的时候,将会返回Access denied.:

  

  由于这个配置项的限制,如果想利用PHP-FPM的未授权访问漏洞,首先就得找到一个已存在的PHP文件。

  万幸的是,通常使用源安装php的时候,服务器上都会附带一些php后缀的文件,我们使用find / -name "*.php"来全局搜索一下默认环境:

  

  找到了不少。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假设我们爆破不出来目标环境的web目录,我们可以找找默认源安装后可能存在的php文件,比如/usr/local/lib/php/PEAR.php。

  那么,为什么我们控制fastcgi协议通信的内容,就能执行任意PHP代码呢?

  理论上当然是不可以的,即使我们能控制SCRIPT_FILENAME,让fpm执行任意文件,也只是执行目标服务器上的文件,并不能执行我们需要其执行的文件。

  但PHP是一门强大的语言,PHP.INI中有两个有趣的配置项,auto_prepend_file和auto_append_file。

  auto_prepend_file是告诉PHP,在执行目标文件之前,先包含auto_prepend_file中指定的文件;auto_append_file是告诉PHP,在执行完成目标文件后,包含auto_append_file指向的文件。

  那么就有趣了,假设我们设置auto_prepend_file为

  那么,我们怎么设置auto_prepend_file的值?

  这又涉及到PHP-FPM的两个环境变量,PHP_VALUE和PHP_ADMIN_VALUE。这两个环境变量就是用来设置PHP配置项的,PHP_VALUE可以设置模式为PHP_INI_USER和PHP_INI_ALL的选项,PHP_ADMIN_VALUE可以设置所有选项。(disable_functions除外,这个选项是PHP加载的时候就确定了,在范围内的函数直接不会被加载到PHP上下文中)

  所以,我们最后传入如下环境变量:

  设置auto_prepend_file=

  效果如下:

  

  上图中用到的EXP,就是根据之前介绍的fastcgi协议来编写的,代码如下: 。兼容Python2和Python3,方便在内网用。

  之前好些人总是拿着一个GO写的工具在用,又不太好用。实际上理解了fastcgi协议,再看看这个源码,就很简单了。

  EXP编写我就不讲了,自己读代码吧。

  知安,您产品的安全医院!

  

  (For English version see

  前段时间偶然发现了一个ImageIO.framework中的图像解析漏洞,通过发送这个恶意图片,可以在任何有图片显示功能的应用中直接触发该漏洞,特别是各种IM应用(例如iMessage, Telegram, Slack, iMessage和国产流行IM,以及邮件应用例如Mail, Outlook, Inbox, Gmail,还有一些想做IM的金融应用例如alipay等),导致应用崩溃。在精心布置的内存布局下还有远程代码执行的可能。

  让问题变得更蛋疼的是,很多客户端通常会在启动的时候再去尝试恢复加载之前的记录,也包括图片,这导致每次启动的时候该漏洞都会被触发,自动地成为了一个可持续的漏洞 – -b 例如iMessage和Mail即是如此。通过iMessage给一个没有升级到10.12.4的人发送攻击图片,其iMessage就再也打不开了。

  第一个视频展示了发送一条恶意imessage就导致对方崩溃的过程

  然后被攻击的设备就再也打不开imessage了

  在苹果平台上,基本所有的图像解析功能最后都会调用, 随后将图像的解析根据图像头特征分配到对应的plugin中。注意这里并不是基于文件扩展名做的判断,所以后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特性绕过过滤实现利用。

  如果把它拖动到任意macos/iOS app中的时候崩溃了,那么你的系统受该漏洞影响,赶快升级吧。 测试样例文件下载:Sample PNG( GIF?(

  漏洞的一个源头在函数中,观察如下反汇编代码:

  一个攻击者可以构造负数的高度和长度,bypass掉对filesize的比较,造成后续内存越界访问。一般来讲攻击者可以通过手动构造图片输入流/hook进行发送,或者通过app服务自身提供的web服务来进行发送。前面提到过ImageIO解析图片的时候并不是通过判断扩展名来进行的,通过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同样bypass一些web图片上传界面的过滤,将恶意图片成功发送到对方设备上,粗发漏洞。

  相对来讲稍微令人诧异的是苹果的修复。补丁并没有打在size比较这里,而是打在了IIOReadPlugin这里。在补丁之前,IIOReadPlugin的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在10.12.4中,if分支语句变成了如下所示:

  IIOImageReadSession的使用在这里被移除了。这是否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想自行防御这个问题的开发者来说(毕竟有很多用户没有升级到最新版,锅还是会被他们扣在开发者头上),我建议在图片显示前先自行检查下GIF宽度和高度。

  对于终端用户来讲,当然升级系统是最好的办法了。

  今天在搜索关于Linux下的后门姿势时,发现一条命令如下:

  软链接后门:

  经典后门。直接对sshd建立软连接,之后用任意密码登录即可。

  ssh root@x.x.x.x -p 5555 这个是大家也经常会用到的命令,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什么任意密码就可以了?

  于是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发现都是执行了这条命令就可以免密码登录了,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一篇详细的解答。

  首先测试一下这个命令:

  

  在A的机器上执行了如下命令:

  在B机器SSH登录A机器,输入任意密码,成功登录。

  先理解这条命令主要在做什么:

  首先,做一个软链接,结果在/tmp/su ?

  参数的意义: -o option ?-p port

  这样就开启了一个端口为5555的服务:

  

  测试过程中发现,只允许命名为su,命名其他尝试登录都不成功(/tmp/xxx)。

  

  于是看了一下sshd相关的log,发现如下:

  

  发现是基于pam认证的,使用了pam中的su,为了区分是否和/bin/中的su是否相关,做了测试如下:

  

  把/bin/su 重新命名为其他文件,发现依然能够任意密码登录,又做了测试如下:

  

  在此执行:

  

  成功登录,根据日志和实践现在确认调用的是/etc/pam.d/su

  现在确认了是pam中的su导致的,为什么就不需要密码就可以登录?

  简单的diff了一下pam中的sshd和su的区别:

  

  这里需要了解一下PAM中的控制标记:

  

  sshd的pam认证使用了required和include,su使用了sufficient,在此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了。

  我们发现su的认证使用了pam_rootok.so,他是如何验证的,为什么导致我们输入任何密码就通过。

  于是查了下pam_rootok.so的相关信息:

  

  他的认证模块是认证你的UID是否为0,他会return pam的结果。

  再去看一下pam_rootok.so的源码,发现:

  

  他先会调用getuid(),如果get的uid为0,他会检查selinux的root是否为0或是否启用selinux下为0,返回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

  那么getuid()是从哪里来的,查一下官网:

  

  是根据进程来取得的,根据pam_rootok的文档,我们也可以对su进行调试:

  

  pam_rootok.so返回成功,依次向下执行so,都会成功,建立会话。

  查看log:

  

  第一条:

  至此也终于清楚了为什么就可以输入任意密码进行登录。

  我们重新捋一捋:

  

  实际的真相就是在pam中的pam_rootok模块,pam_rootok通过了认证还会一次向下执行,但是下面的都会依赖于pam_rootok的认证,auth=>account=>session:

  

  通过查找其实不单单是su存在pam_rootok,只要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条件都可以进行"任意密码登录"。

  知安,您产品的安全医院!

  

  

  在战略级业务上大刀阔斧、亮出獠牙,在财务级业务上「闷声发大财」地获得流量税和资本增值,构成了一个双面的腾讯。

  文 | 周嘉幂

  ?

  最近,关于「腾讯没有梦想」有很多讨论,某一方的主要观点是,腾讯的信息流和短视频产品很失败,对用户时间的抢夺已经隐约有被头条系超越之势。

  ?

  腾讯和今日头条的确在短视频领域走到正面战场。

  ?

  马化腾在5月8日以几乎不容置疑的语气,在朋友圈和张一鸣打起了嘴仗。起初,张一鸣庆祝抖音在 App Store 全球下载量达到第一时说,「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

  马化腾在评论区回怼说,「可以理解为诽谤」,张一鸣见状有所示弱:「前者不适合讨论,后者一直在公证,我没有想口水战,刚刚没忍住发了个牢骚」,此时马化腾趁势更进一步地说,「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

  ?

  两者对话火药味十足,一改马化腾往日韬光养晦的作风。3Q 大战之后,腾讯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塑造了开放、克制、用资本养成、不抄袭的形象,但马化腾近期似乎在塑造另一种人设,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腾讯?

  ?

  作为一家万亿级公司,腾讯当然有欲望:连接一切,让万物都流淌在腾讯体内,从而成为各行各业的抽税者,形同一个隐形税务局,门口没挂牌子,也无需执法机器,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抽成。

  ?

  说起腾讯投资的初心,是马化腾在2011年急于摆脱「狗日的腾讯」的心态,从近期火速下线「立知」,就看得出,马化腾非常小心翼翼地对待任何关于抄袭的声讨。大举布局投资,一来赚到了克制、开放、「把半条命交给伙伴」的声誉。二来,还能提前摸到市场脉搏,一旦押中一些头部选手,就能坐收「创业税」。

  ?

  但不小心成为中国最大 PE,管理着最大的资金池,每年投出最多的案子,投资增值足以支撑市值的半壁江山,确实超乎了一家社交和游戏公司的边界。但几乎也是必然,流量是因,资本是果,有流量,早晚有资本。

  ?

  2011年初,在一次讨论「什么是腾讯开放能力」的总办会上,马化腾让与会的 16 名高管,每个人在纸上写下他们心目中的腾讯核心能力,总共得出了 21 个答案。最后定下了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叫作资本,一个叫作流量。

  ?

  流量和资本这样的生产要素,既是创业生态的路障,也是创业生态的水电煤。一体两面,构成了一个争议漩涡中的腾讯。在战略级业务上大刀阔斧、亮出獠牙,在财务导向的业务上「闷声发大财」地抽成,回到最初的问题,哪个才是真实的腾讯?或许两个都是。

  ?

  一、上帝视角与彩票大玩家

  ?

  旧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微软,新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微信,各行各业的数据都尽在腾讯掌握中,这就让腾讯开启了上帝视角,从而可以领先于一般 VC 发现好项目,所以大家能看到,腾讯投资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几乎已经做到了 360 度无死角覆盖,从种子轮到上市公司,没有腾讯的红旗插不到的地方。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当「每日优鲜」还只是一个公众号时就被腾讯发现,这令创始人徐正和曾斌意外。他们后台的交易、支付数据对腾讯投资而言就是最好的 DD(尽职调查),无需验证真假。腾讯只需问一句,「愿意接受腾讯的投资吗?」

  ?

  开了「天眼」的腾讯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条微末的赛道。这两年,从共享单车、充电宝到微商平台,腾讯几乎无处不在。

  ?

  在投资过程中,腾讯的卡位心态显露无疑,前不久投资趣头条就是一例。更早的案例是好乐买。众所周知,投资好乐买是腾讯的一次失败交易,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在内部高层复盘时也承认,在 DD 阶段腾讯就意识到鞋购买频次低、退货率高、上游供应商集中、压货严重,但在垂直电商遍地开花的特殊阶段,「腾讯不能不在鞋这个品类卡位」。

  ?

  卡位策略是一种投机和防御,看到哪几个赛道起了势头,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把手伸进去,就像潘乱写到的,把彩票站点的所有彩票都买一遍,或者干脆自己买下一家彩票中心,运气总归不会太差。

  ?

  二手车行业就被腾讯买下了整条赛道,腾讯3月领投了车好多集团(旗下包含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网) 8.18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在2015年8月,腾讯同样领投了人人车 8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而在更早的2013年,优信二手车也获得腾讯领投的 A 轮 3000 万美元。此外,易鑫同样获得了腾讯多轮次投资。他们几乎是赛道内的全部头部选手,无一不被腾讯染指。

  ?

  腾讯投资像接力赛,第一棒是撒胡椒面一样地「卡位」,多见于中早期项目;第二棒就是赛马机制,对拔得头筹的选手进行增持。

  ?

  前者是为了「押注未知」,意在化解焦虑。后者多用于「豪赌已知」,主要集中在游戏相关的主营业务,以及堵截袭扰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业务。两种模式之间,边界是模糊的。

  ?

  如果遇到没有明确战略协同的案子,则主要基于财务回报来考量。这样的模式已经跑通,去年11月,腾讯投资的负责人李朝晖透露腾讯投资金额已过千亿,投出的独角兽规模公司超过 50 家。刘炽平在2018年初的腾讯投资年会上也曾透露,这些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

  近期,李朝晖也对财新声称,腾讯是市场上最像财务投资人的战略投资方,关注投资的本质——赚钱。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也认为:腾讯更多是商人逻辑,竞争只是商业 ROI 计算的副产品。

  ?

  但有小道消息说,马化腾现在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黄峥,俩人要碰一碰微信生态体系内的电商发展情况。一旦进入了腾讯的焦虑地带,单纯的财务投资还是变成了战略投资。

  ?

  二、灌流量策略的局部失效

  ?

  揭开了资本赋能的面纱,我们来说说腾讯的流量赋能。

  ?

  在一些不涉及深度运营,不涉及双边关系或线下实体,以及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的行业,灌流量的策略是奏效的。比如应用宝、手机管家这样的小工具,以及门户、游戏、视频和小说,自持低成本的流量,都让腾讯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壁垒。

  ?

  但在另一些需要深度运营的领域,流量浇灌并不总是见效。比如,对于基于陌生人的开放式关系领域,如微博、兴趣部落和短视频,腾讯则无一生还。因为,在开放式关系领域,产品本身和运营能力变得尤为重要,简单的灌流量策略很难奏效。

  ?

  还比如,需要重度运营能力的电商,更加不是简单灌流量就足以吃掉的市场。

  ?

  早期的腾讯喜欢投行业老二。一位前腾讯投资部员工解释背后的原因,「性价比高,可以靠腾讯的力量扶持成为第一」。这种心态在收购易迅时最为明显。易迅当时是市场老二,腾讯自认输送流量可以扳倒老大。但这笔投资的结局如点评一样,被证明并不可行。

  ?

  就连被腾讯投资了的拼多多黄峥也认为,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早该成了,然而并没有。

  ?

  当赋能被一行行冰冷的量化数据所设定和衡量时,赋能就不再是赋能,而是投喂。真正的赋能,应该是价值观、信仰和综合能力的赋能,而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输送。给养猪场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网络,就能长成新希望吗?没那么简单。

  ?

  与其说腾讯没有梦想,不如说,腾讯的赋能,目前还缺乏信仰和能力塑造。

  ?

  三、 赛马 or 养马?

  ?

  传统游戏厂商只有一次出手机会,必须通过判断赛道、时间点、游戏类型、运营等诸多方式去做出一个好游戏,不断迭代去吸引用户。而腾讯则不同,大把的流量和游戏都放在那里,他们只需要做挑项目的工作,不断试错,直至选出成功概率最高的那个。在这种情形下,赛马机制非常奏效。

  ?

  有意思的是,腾讯还把「赛马机制」用到公司内部,只不过,到了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赛马就经不起细细推敲了。

  ?

  腾讯已经掌握了信息高速路口和收费站,底色无疑就是一家优质的现金牛公司,这时只需做两件事情,一是对高速路修修补补,二是通过战投部的前哨,时刻警惕别的全国性的高速网络就好。

  ?

  几乎没有人怀疑,即使腾讯全公司只保留两三千人,这家公司照样能够运转,而且也不会太差,马化腾过完年也不需要给几万员工挨个发红包发到抽筋。

  ?

  冗员一旦形成,自然要为冗员找到正当理由。名义上的赛马机制,实则是重复造轮子、过度内耗和执行力低下。

  ?

  内部竞争带来山头林立,形成信息不互通的孤岛,一张经 PS 的截图被当做马化腾本人原话广为流传,还发酵了一整个周末,几乎都没有被任何一个内部员工看出异常,直到 PS 者自己跳出来,公关部门才恍然大悟,这其实从一个角度表明,腾讯这家声称要打破信息孤岛、连接一切的公司,其实是一家信息常常不对称的公司。

  ?

  的确,赛马机制下,腾讯诞生了微信,但张小龙是无法批量制造的。大量精致优雅的「聪明人」聚在一起画 PPT、打嘴炮,看似为了精细地优化用户体验,但也让天马行空成了日常的主要工作。微信产品已经高度成熟之后,真的还需要几百个产品经理吗?

  ?

  如果不是张志东公开表达不满,Mac 版微信从 1.0 更新到 2.0 又何止搁置了整整一年。如果不是马化腾发朋友圈谈到腾讯文档来自于他八年前的构想,大家简直难以想象,连马化腾提出来的需求,花了 8 年才算有个了结。

  我身边很多朋友去腾讯,他们跟我聊起来,几乎一大半都是为了「安顿下半生」。这种现状如果持续下去,恐怕不是赛马,而是养马。

  ?

  马化腾不是不清楚这一点,在他的无数个进度条中,一些业务 8 年才能走完,是可以容忍的。但一些出于遏制竞争对手的业务,目前被摆在最高的优先级,比如小程序电商和短视频,恰恰也是在这些战场,马化腾表现出了十足的好斗性,也才有本文开头他和张一鸣公开打嘴仗的一幕。

  ?

  腾讯是谁?腾讯为什么奋斗?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战略级业务上大刀阔斧、亮出獠牙,在财务级业务上「闷声发大财」地获得流量税和资本增值,构成了一个双面的腾讯。

  - END -

  近期文章链接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拼多多打破圈层壁

  未来已来,张亚勤和他坚守技术革新的40年

  互金生死穿越300天

  消灭独角兽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

  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转载、爆料、合作请联系助理微信:calvin0608

  客官赞赏点再走?

  在这场未终结并且持续上升的革命之中,张亚勤和百度都在不遗余力地前进着。

  「如果五年后,我们还在这里谈人工智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可能并没有发展好。」数以千计的观众步入 GMIC 的巨大会场,正当人们对人工智能一边充满期望又心怀疑虑的时候,百度总裁张亚勤已经把目光看得更远了。

  ?

  一场「AI?战略与人才」的圆桌论坛也因此备受关注。百度总裁张亚勤在这场讨论中,为 AI 的下一站指出了明确方向:类脑计算、量子计算和 5G 技术。这三者将共同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催化剂,为中国经济带来机遇。

  ?

  「我想五年之后我们会至少有?10?个像?BAT、TMD?类似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产生。」

  ?

  张亚勤是个实干家,百度正在实践。2018年3月8日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开展量子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业务研究。这是百度又一项触发前沿技术的新业务,百度将在五年内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计算研究所。张亚勤认为,「量子计算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快,五年之后我们可能会谈类脑计算,会谈量子计算。」

  ?

  区别于当下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利用量子力学现象研究计算系统并执行数据操作。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增强计算能力的思路,核心优势是可以进行高速并行计算,克服了速度与成本问题。

  ?

  「量子计算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本身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会重塑我们现在人工智能的架构。」张亚勤在 GMIC 上说。

  ?

  百度近几年在技术上的大胆突破,背后都有张亚勤的强有力推动。从年少的天赋异禀到成为科学巨匠,在企业家里张亚勤是杰出的科学家,他拥有 60 多项专利,发表了 500 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在科学家里他又是勤奋的企业家,他的任期内微软研究院从 10 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 3000 个顶级科学家的研发集团。

  ?

  现在他更像是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结合——2014 年加入百度任职总裁,张亚勤负责新兴业务、技术体系和美国研究中心。从人工智能到 5G 和量子计算,百度的技术实力在提升,也一步步将前沿技术实现落地。

  ?

  当中国互联网公司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厮杀时,百度就最早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2014 年在硅谷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他公司刚刚跟进人工智能时,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应用和商业化上实现落地。百度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都有布局,并在自动驾驶(Apollo)、对话式AI操作系统(DuerOS)和智能云等领域也建立了完备生态体系。

  ?

  「发表世界级的研究论文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事情真正改变人类历史。」张亚勤曾经在微软内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这个目标至今都未曾改变。

  ?

  微软十六载,「校长」张亚勤的创造之路

  ?

  1997 年,31 岁的张亚勤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授予了院士称号(IEEE Fellow),张亚勤是该协会 100 年历史上获此殊荣最年轻的科学家。

  ?

  1998 年,张亚勤接受李开复邀请回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诚意满满,后来张亚勤回忆说:「开复开始并没有从正题切入和我谈工作,而是带着我到北京各个景点闲逛,然后又是带着我去买东西,最后带我到自己位于北京某花园小区的公寓里共同进餐。」

  ?

  「当时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张亚勤说,「说中国做研究能做成吗开复当时说,其实我们在创业,也是在创造历史。」

  ?

  90 年代的中国,大批海外科学家回到中国。此后的 20 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技术实力的提升,也都少不了海归人才的带动。

  ?

  作为第五代海归的领军人物,张亚勤真的成为了历史的创造者之一。

  ?

  1999 年,33 岁的张亚勤正式加入微软创办中国研究院,也就是后来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出任该院首席科学家,第二年接过李开复的担子任职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这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被 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为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

  ?

  2004 年张亚勤调回美国总部,领导 WindowsMobile 分割了全球窗体顶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5% 的份额。随后张亚勤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进入微软决策层,他也成为其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

  2006 年,张亚勤再次返回中国,整合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等多个机构,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这是微软在美国之外最大的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和产业合作的基地,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发机构。

  在微软亚研的日子,张亚勤致力于多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他是最先提出的「云+端」/「三个平台」(端平台,云平台和云应用服务平台)、「互联网的物理化」概念的科学家,这些对微软的战略以及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每一年都有数十项创新技术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应用到微软的产品之中,包括Office、Windows、Bing、VisualStudio、Xbox Kinect、Windows Phone 等等。

  ?

  特别是人工智能,近年来广为人知的人工智能微软小冰、Cortana、Skype Translator 等产品都是张亚勤在任期间的成果。

  ?

  张亚勤还力推云计算,2014年3月,世纪互联运营的 Azure 公有云服务投入商业运营,这让微软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提供公有云平台服务的跨国企业。

  ?

  不只是科研,在中国市场上,微软的软件外包业务也持续增长,从2006年的 3000 万美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2 亿美元。

  ?

  为了能够让研究员安心做研究,张亚勤努力把微软亚洲研究院打造成乌托邦一般的象牙塔。比如他要求研究员只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 Top5 上发文章,不希望他们凑奖。

  ?

  张亚勤这位「校长」,对技术人才和创业公司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热忱,不仅和高校合作,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还设立「云加速器」,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导师及计算资源给中国的初创科技企业,孵化出数百家创业公司。教育部给他颁发「中国教育的特殊贡献奖」, 以表彰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

  到 2014 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北京、上海、深圳、首尔、东京等地共拥有 3000 多名研究开发人员和 5000 多名聘约工程师, 共投入超过 40 亿美金科研经费。百度、腾讯、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联想等等一流企业都有微软研究员和实习生的身影。

  ?

  跳槽百度引发巨大瞩目

  ?

  2014年9月8日中秋节,张亚勤从工作 16 年的微软突然辞职,加入百度。

  ?

  直到现在你还能检索到当时的新闻标题——《张亚勤,微软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为何离职》、《张亚勤:微软第一位全球副总裁》、《微软级别最高华人跳槽百度》……

  ?

  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身居高位的张亚勤为什么会加入一家中国本土的技术公司?

  ?

  张亚勤用「使命达成」来解释离职原因,而关于他离职的讨论,一度有人引申到「外企红毯的消失、外企在中国的没落」。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快速成长,技术、品牌和薪酬已和外企不相上下。

  ?

  与此同时,国外互联网公司可以拿下全球几乎任何市场,却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而百度、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却在海外逐渐散发影响力。

  ?

  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跳槽出来,后担任金山软件 CEO 职位的张宏江说,张亚勤离开微软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

  这个时代就是指外企在中国风光无限的时代。

  ?

  而事实上,真正吸引张亚勤的是百度对于技术的尊重。和张亚勤有着相似的经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自身就是技术出身,北大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1999 年回国后创办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

  而张亚勤在微软时,在人工智能,基于语音、图片的搜索方式等方面有所研究,张亚勤能帮助百度储存更多未来技术。

  ?

  搜狗 CEO 王小川对于张亚勤离职的总结更到位一些,他认为这是互联网研发模式对企业学术研究模式的颠覆性胜利,是必然趋势。

  ?

  在百度,探索未来的尝试继续升华

  ?

  百度让张亚勤再次找回最初的感觉。

  ?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每次我到飞机上去,航空小姐跑过来说,我每天用你们的产品。然后习主席说我每天用你们的产品,总理说我在用你们的产品。所以我觉得这种自豪感是,做的事情对中国有更多的影响力。」

  ?

  张亚勤的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兴起。他在百度负责新兴业务,帮助百度探索未来,这让他有宽广的舞台,继续拓展技术创造的边界。

  ?

  早在 2006 年,张亚勤就提出了云计算的前沿理念,他呼吁中国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战略,2010 年两会,他作为 11 届政协海外代表提交了「应及早制定和部署国家云计算战略」的提案。

  

  ?

  在 201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亚勤认为过去 30 年互联网世界是把物理世界数字化、虚拟化,而今后的 30 年则要经历一个相反过程,将数字的世界、互联网的世界、技术、文化、商业模式全部映射到物理世界中。

  ?

  他提出了互联网发展的三个维度:物互联;互联网改变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智能+「Smart Plus」,可以理解为智能化的生活或工作。

  ?

  2016 年张亚勤又创造性提出「ABC」的概念——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三位一体,无法孤立,相互协同才能实现真正的 AI。在人工智能算法、万物互联、超强计算的推动下,云计算进入了以 ABC 融合为标志的 Cloud2.0 时代。张亚勤说,未来五年这三大业务领域都有可能诞生超过百亿规模的新业务。

  ?

  如今来看,这些创想都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印证。

  ?

  而在张亚勤的推动下,百度的技术革新没有停下,从 2014 年张亚勤加入以来,百度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两年时间就超过 200 亿元,每年研发投入保持 70% 以上增速。

  ?

  从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到大数据实验室(BDL),再到现在的自动驾驶、量子实验室…百度始终比其他公司先行一步。

  ?

  回顾历史,张亚勤在科技领域上下求索,恰恰是改革开放中国发生巨变的 40 年。信息技术从军事、科技使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不仅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存在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让中国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

  这让张亚勤对行业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 GMIC 大会上,张亚勤说中国速度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一个行业发展有五个大元素,人才,技术,市场,资金,最后一个是政策。在政策方面中国是有绝对优势,中国有顶层的规划、人工智能新一代的蓝图、政府的基金。因为有大的战略,所有的资源会有所倾斜,包括人才等各种注意力都会向那些倾斜,效率会更高。」

  ?

  从 PC 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在张亚勤看来时代变化有迹可循:「每个时代形成之后,生态一开始是高速变化的,然后形成了稳态。」就像 PC 时代的 X86 架构不适用于移动时代,AI 时代同样需要新的平台、新的芯片开发。

  ?

  「我十年前有一个比喻,所谓的生态,千亿的时候成本是 1 比 10 比 100,就是芯片的成本是 1,操作系统是 10,上面的应用是 100。所以有的时候不是一个芯片就可以改变的。我们现在不仅仅有机会设计新的 AI 芯片,我们也有机会去打造新的平台和操作系统。这里不仅仅是操作系统本身,也包括它的开发环境,架构,语言,上面有更多新的运用。」

  ?

  为了保持技术研发的进步,张亚勤也把对人才的培养执延续到了百度。百度云已经成立了云智学院,计划三年内为中国打造十万人的 AI 人才队伍。

  ?

  人工智能是普惠性的技术,工业、金融、媒体、物流、交通等领域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未来的格局渐渐清晰,类脑计算将让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量子计算将会重塑人工智能的架构,而 5G 将会提供更快的连接资源。

  ?

  在这场未终结并且持续上升的革命之中,张亚勤和百度都在不遗余力地前进着。

  - END -

  近期文章链接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拼多多打破圈层壁

  互金生死穿越 300 天

  消灭独角兽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

  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转载、爆料、合作请联系助理微信:calvin0608

  客官赞赏点再走?

  连日活 10 亿的微信打破圈层壁都难,拼多多怎么做到的?

  文 | 周天

  ?

  穿行在中国蒜乡——河南中牟县的村镇道路上,我看到了折叠在一起的两个世界。

  ?

  街道一边是农村集会,赶集者和小商贩让整条街道充斥着噪音和颜色跳跃的劣质商品,满地散落着各色传单,空气中飘散着三轮车带来的刺鼻柴油味。赶集者被「件件 5 块」的刺耳叫卖声吸引得停下脚步。这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挑逗的感官世界。

  赶集是中国农村的原始商业形态,在商品流通不发达的地区仍然流行。

  ?

  街道另一边是拼多多商家的大蒜发货点,传送带飞速地把一箱箱几小时前刚刚从农田中出土的中牟大蒜送进中国邮政的货车车厢里。

  中国传统的赶集形态和中国互联网的巨大订单,让同一条街道沉浸在商品交换的欢乐曲中。只不过,在大蒜发货点这一侧,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秩序井然,正如拼多多在过去数年悄然占领代表大多数人群的市场一样。

  ?

  这些饱满雪白的蒜粒,将在三天内,绕开经销商体系,直接邮寄给消费者——他们和赶集者处在同一商业网络中,很多人收入和资产并不亚于城市白领,但相比白领,他们对生活更加精打细算,消费习惯更加朴素。

  ?

  这两个世界是平行的——一些人在向全国各地输送优质低价的商品,一些人却被全国各地涌来的劣质商品收割。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是否触网,是否有机会绕开陈旧的经销体系,来获得同等价格的优质商品。

  ?

  同行者调侃,拼多多们的天花板很高,毕竟,眼前还有这么多挤在喧闹集市上购买劣质产品的农人,可以成为触网客户。

  ?

  中牟这条街道上的两个平行世界,就像五环内外的两个平行世界一样。

  ?

  五环外的赶集人,大多没有城市生活经验,农村集市和镇上的小超市,几乎就是他们接触外界商品的唯一渠道,除此之外,他们并无太多选择权——除非收到亲友从微信上转来的拼单信息。

  生活在五环内的精英们心目中的新零售,是品质生活——由 iPhone X、澳洲大龙虾和戴森吹风机这些元素组成。

  ?

  但其实,中国人口金字塔的庞大基座,离这样的生活方式还差距甚远,相比大品牌,他们更在意性价比。因此,这些被劣质产品包围的「五环外人群」,更需要的是——在购买力没有巨大提升的情形下,如何让低价商品变得优质起来。

  ?

  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先回答另一个问题——商品的性价比,究竟是怎么经过失真的经销体系,而变得销声匿迹的?

  ?

  失真的商品传导机制

  ?

  这一切要从层级过多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和移动互联网的孤岛效应这两个方面说起。

  ?

  先谈谈线下环节。三四线居民应该有一个共同经验,那就是除了房价,物价都比一二线贵,这不难理解,三四线城市并非许多生活用品的产地,从产地到三四线城市,需要经由漫长的链路。

  ?

  链路一长就会发生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层层加价,从厂家到全国经销商,再到省代,再到市县的代理商,再到村镇上的小卖铺。每多一层,都多一次商品的搬运,也多一次交易费用。一个出厂价 50 元的电饭煲,层层加价后,到了乡镇就变成了 200 元。

  ?

  第二种情况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次充好,当本地购买力跟不上时,就会出现次品、仿品,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喝过「娃娃哈」矿泉水,吃过「康帅傅」方便面。

  ?

  一言以蔽之,就是高交易成本的经销体系,会让低价优质的商品从线下消失。那么,在进入电商时代十年后,线上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

  ?

  其实也未曾根治。传统电商从一开始的提供更方便购物渠道、解决 SKU 丰富度,逐渐发展到品质升级,满足了 13 亿人口中 5 亿人的需求,但其实并没有解决精打细算的另外 8 亿人口的问题。

  ?

  个中原因,要从移动互联网的孤岛效应说起。

  ?

  关于孤岛效应,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的论述非常经典,他说:PC 是一个无限链接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可以链接。但移动时代就变成了一个个孤岛,中间没法自由跳转,App 下载加了一道流程,中间转换效率就差多了。结果一定会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巨头垄断会越发厉害,「这就造成,采购流量会有水涨船高的态势。」

  ?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五环外」用户出于社交和通讯需求,购买了智能机之后,装一个微信就停在那儿了,再装其他 App,下载、注册、绑卡、交易等环节就会像漏斗筛掉一些不够坚定的用户。最终格局就稳定在:微信坐拥 10 亿日活,紧随其后的几款 App,大约有数亿日活,再往后,就是一群千万日活的玩家。

  ?

  流量层层损耗,让小企业线上获客难于登天,付出的代价也越发不可收拾。

  ?

  在这种效应下,对于传统电商企业来说,在积累了小几亿用户之后,如果还想向更大人群推进,就变得代价高昂。业内都清楚,京东在线上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早就超过了 200 元。

  ?

  也就是说,当 5 亿人被传统电商俘获之后,总有 8 亿人是怎么烧钱获客也触达不了或黏不住的。

  ?

  而且,传统电商是一种中心化模式,把用户导入一个中心,再在这个中心内展示商品,吸引用户购买。

  ?

  和亚马逊按交易额抽成不同,中国传统电商更多是前置收费,按推荐位收取展示费用,类似于商场的地租。当用户量由于孤岛效应而停滞,要驱动 GMV 增长,就必须提升客单价,这也是为什么,中心化的传统电商,必须提倡「消费升级」和「品质生活」。更何况,不卖高价商品,连最初烧掉的 200 块钱获客费都回不了本。

  ?

  因此,平台能尽量给用户推 300 元的 Braun 剃须刀,就不会傻到只给用户展示 30 元的平价剃须刀。当性价比敏感的用户发现没有 30 元货,就会离开平台。

  ?

  中心化展示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当海量商品遇上 App 里有限的位置,该如何陈列?

  ?

  现行解决方案是竞价排名,能支撑这种开销的商家需要具备雄厚实力。久而久之,这种中心化机制,会让卖 300 元货的头部商家越发壮大,卖 30 元货的腰部尾部商家,尽管质量尚可,却罕有流量支持,他们会渐渐自发地逃离传统电商。

  ?

  这就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低价商品在传统线上、线下传导机制下,都会销声匿迹。而价格敏感型用户依然只能回归村头巷尾劣质品的怀抱。

  ?

  最近,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梁宁在一个论坛上提出了「圈层壁」理论。大意是说,一个人的认知和习惯将会影响和限制他对剩余世界的理解,而一个 CEO 的个人好恶也将决定产品和企业能够服务的人群。这其实跟文章开头提到的「平行世界」类似,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

  由于圈层壁的存在,很多人并不理解更广大价格敏感型用户的真实诉求,这让他们的需求被长期忽视。就连原本打算做农民工社交的荔枝创始人赖奕龙也感叹:就算他在富士康住了两年,对打工一族仍然不够了解。

  ?

  圈层壁甚至一度也让微信红包沦为小众玩物。梁宁说,微信红包初期有八个月时间,峰值一直停滞在 400 万用户,再也上不去。所以她当时判断,互联网核心圈就只有 400 万人。

  ?

  最后,微信红包是通过在春晚做了一个面对 8 亿人的直给连接,一天之内微信红包从 400 万用户直接拉升到了一亿用户。可见,就连拥有 10 亿日活的微信本身,要打破圈层壁都尚且很难,更别提其他 App 了。

  ?

  而长期被忽视的人群和长期被冷落的商家就摆在这里,无人问津,拼多多这些新近崛起的电商黑马,又是如何打破圈层壁的呢?

  ?

  就是低价、拼单等一系列策略,让用户自发口耳相传,才得以冲破流量孤岛。高成本获取的客户有高消费力是不假,但也必然数量有限,只有「新方法」,才能下探到价格敏感型客户的刚需。一旦撬动这个群体,再用单品的高订单量去撬动供应链最上游,缩短链路,这就是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崛起的真正秘密。

  ?

  那么,拼多多到底是什么?是大商场还是信息流?我们知道,中心化的线上商场只是销售形态的一种,虽然早已被我们熟知,但并不代表一切。如果回归终极形态,商品流本质是信息流,没有购物车,没有搜索框,依靠信息流也能露出。

  ?

  核心不是「拼」,是供应链

  ?

  有人会问,有了拼单,就足以让低价商品回来了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来到了距离北京六百多公里的河南中牟县,这里是大蒜供应链的最上游,当地新农人正在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让这些大蒜从农田直达消费者家中,避免了经销体系层层加价。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没人这样做?

  ?

  互联网早已实现信息的互通,谁都能看到网上传出的某地蔬菜烂在地里也卖不出来的求助信息,为何响应者寥寥?还是因为高成本的阻碍,商品本身不贵,贵在中间环节。

  ?

  但是,如果通过拼单,形成单品爆款的效应,就能促进供应链集约化,从而降低各类仓储、物流成本。毕竟,手握三万单和手握一千单的商家,对于供应链全程环节的议价能力都有着天壤之别。

  ?

  张银杰是一位触网的新农人,他不仅在中牟通过互联网卖蒜,还卖家乡的香梨。过去,他在新疆把库尔勒梨用快递方式零散地发往全国,需要经历六次搬运,磕碰无数,5 斤香梨的快递费用就得 45 元,如今有了高订单量支撑,张银杰得以在郑州建仓,香梨可以用几辆大卡车集中运到郑州,每辆卡车能装几十吨,再从郑州发货,这样一来,一斤的物流成本降到了 3.5 元。

  

  张银杰不是没在传统电商上尝试过,但一来流量太贵,线上展位费就占到售价的一半,二来由于价格无法下探到诱人的地步,自然也就无法实现高订单、短爆发、少 SKU 的销售模式,最终以几百单收场。张银杰一算账,冷库的电费,一个月就得两千元,几百单交易和数万单交易,电费都是一样,只有把单量做大,才能分摊成本。

  ?

  如今,借助单品爆款的模式,张银杰能让河南中牟的大蒜,以 5 斤 9.6 元的价格包邮送到消费者家中,而北京的消费者在朝阳区商超里所能买到的普通蒜,价格四倍于此。

  零售女王徐新也发现了这其中的秘密,所以她会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聪明之处不是用微信红利做起来,而是他们做到了供应链,在供应链上花了功夫的。」

  ?

  在微信拼单谁都能模仿,但供应链这个核心壁垒并不是谁都能建立起来。深知这一点的拼多多,计划在 2018 年投入 100 亿营销资源,去五百个类似蒜乡中牟这样的原产地,培养一万名像张银杰这种连接农户和互联网平台的新农人,从而让更多商品的交易链路被缩短。

  ?

  让全国人民吃上便宜的中牟蒜,不仅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消费升级,毕竟,聪明的消费者是不会想以五倍价格吃「贵族蒜」的。

  - END -

  近期文章链接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互金生死穿越300天

  消灭独角兽

  美团的出行经济学,滴滴的盛世危言

  古典互联网的旧秩序与大革命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转载请联系公号助理微信:calvin0608

  爆料、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

  总计四期 TMT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代表作:

  币圈残酷物语:焦虑、骗局撑起的万亿空气

  东兴夜宴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特写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36氪特写

  客官赞赏点再走?

  中国公司正以三种模式掘金东南亚,但最终,还是要「让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

  文 | 卯卯张

  东南亚在成为下一个中国。

  中国的创业者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这样一个市场:生命力旺盛,商业活力尚未被完全激发,有着 6 亿人口,几乎是中国的一半。仅印尼一个国家就拥有 2.6 亿人口,占东南亚的 40%,而泰国人均 GDP 则已经超过 6000 美元,直逼中国。

  ?

  这几年,创业公司此起彼伏的南下出海浪潮已经从游戏、资讯、电商,蔓延到了如今的金融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面临着国内监管压力和增长天花板,出海东南亚是一个已经被巨头和大量创业公司验证过的有效路径。

  ?

  IDG 资本投资总监江左曾说:「东南亚在地理上距离中国较近,是中国游客非常集中的地方,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机构跟随美国游客的步伐出海扩张一样,中国金融科技从业者同样如此。」

  庞大人口数量、年轻人成为主流互联网用户、较高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再加上薄弱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巨大金融服务缺口,一切都仿佛是中国互联网金融 5 年前刚刚崛起时的模样。

  ?

  1、从新加坡,到印尼

  ?

  有趣的是,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不占优势的国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出海东南亚的首站。

  ?

  与其它东南亚国家相比,新加坡金融市场成熟度较高,比如,以信用卡为代表的零售银行业务早已领先中国,数据服务体系也相对完善。更重要的是,尽管成熟规范,新加坡的监管却又不失一定的包容度。

  ?

  所以,对于想要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寻求长期价值创造的公司来说,新加坡是一个不错的首选。新联在线新加坡执行董事 Eddie Lee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大多数互金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出海首站,是希望把它作为试验地和跳板:如果在新加坡可以做好,去其他国家就会相对简单。

  ?

  宜信是比较早就行动了的机构,2016年5月,宜信新加坡分公司获得了新加坡资产管理全牌照。陆金所紧随其后,在2017年7月获得了新加坡监管当局原则性批准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

  ?

  最近半年,在新加坡市场格外活跃的是 PINTEC 品钛。这家国内最早开始尝试给金融机构做技术赋能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跑通了以 B2B2C 的模式——为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包括智能信贷、智能投顾、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销售、金融产品运营在内的全流程模块化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

  如今,他们正在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东南亚。

  ?

  4月16日,品钛与新加坡第二大商业银行大华银行共同宣布,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华钛科技(AVATEC),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消费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

  大华银行是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935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拥有分支机构,全球范内拥有超过 500 家办事处。据了解,大华银行和品钛将分别占有华钛科技 60%、40% 的股权,未来两年,大华银行对华钛科技的投入将达 1200 万新元。

  ?

  BATJ 等巨头的东南亚布局更倾向于从场景生态角度切入,投资的大多是支付、电商、零售等企业,像品钛这样直接与本土大型金融机构合作的案例还很稀少,华钛也成为了东南亚当地银行首次与中国内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案例。

  ?

  2017年开始,东南亚成为了 P2P 和消费金融业务集体“外逃”目的地。但这次,与那些直接开展贷款业务的公司不同,华钛的定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 FinTech 服务商,自己不直接参与信贷业务,而是与当地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零售、电商等场景方合作,为其输出技术能力,共同打造 POS贷、预授信、分期付款等高效的线上消费金融产品。

  ?

  立足于新加坡,华钛把首期展业的市场选在了印尼。印尼的信贷市场规模约 1500 亿美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仅为 34.77%,消费金融潜力巨大。2017年以来,印尼为了促进消费,其中央银行放宽了对置业贷款的估值比率限制,为市场创造了更多流动资金。一位互金领域的投资人感慨,「印尼的市场实在太大了,而且才刚刚起步。」

  ?

  ?「目前我们全部精力会 focus 在印尼。今天中国找到的金融、市场、监管三者的平衡点,我认为很大概率会出现在东南亚,尤其是印尼。」品钛 CEO 魏伟告诉财经功守道。

  ?

  选择大华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对品钛来说也非常聪明。大华银行对本地 C 端用户有长期接触与了解,在对当地金融监管政策的理解、与当地金融监管层的沟通方面具备优势。

  ?

  并且,智能信贷服务的核心资源是数据,华钛要想服务当地金融机构和商业平台,能够根据本地服务的数据,将风控模型、系统模型进行本土化改造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大华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对此都将给予很大帮助。

  ?

  2、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们的出海策略

  ?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曾对财经功守道说过,金融是一个外部效应很明显的行业,与其自己做,不如找一个当地合作伙伴一起做,或者直接投资当地企业,这样的安全性会更强。但最难的还是理解当地商业环境和社会文化,这需要时间来适应。

  ?

  魏伟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品钛先后两次出海,都选择了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一次是华钛科技,另一次则是去年10月与香港富卫集团共同成立的智能投顾技术服务公司 PIVOT。

  ?

  魏伟想的很明白:品钛不会以一个独立个体进入一个全新市场,这样极易水土不服,可取的做法是和本地化专业团队合作,所以形态上一定要用合资公司形式。

  ?

  循着这些思路,财经功守道观察到,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出海东南亚目前大概有三条路径:

  ?

  · 自己直接出海开展业务。比如,宜信财富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并获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资产管理全牌照;陆金所的新加坡子公司获当地监管原则性批准的“资本市场服务牌照”。

  ?

  · 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正如此次品钛在新加坡分别与大华银行合资成立华钛科技(AVATEC)以及与香港富卫集团成立的 PIVOT;蚂蚁金服与印尼 Emtek 集团成立子公司开发移动支付。

  ?

  ·?投资当地企业。比如,蚂蚁金服投资泰国支付企业 Ascend Money,并且对其进行技术输出;注资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 Mynt。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发现,金融科技公司出海,几乎都聚焦在移动支付、信贷、理财、数据服务等几大类领域内。

  ?

  这其中,移动支付出海是基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几年在东南亚的快速布局正在把这个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铺设得日益完善。

  ?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首先是不断拓宽支付宝在东南亚的线下支付场景,微信支付也是采取相同策略。不过,蚂蚁更进一步的是,从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投资,到后来成立合资公司,以技术+模式输出的方式推出当地钱包。后者和品钛的路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尽管蚂蚁、品钛这些先行者早已行动,但到了2017年下半年,监管风向突变,国内互金公司才仿佛大梦初醒,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东南亚市场。截止去年底,已有上百家中国金融科技公司、P2P 公司、现金贷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开展业务,而前去考察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

  这一波潮流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跟中国当年走过的路径非常相似:东南亚信用服务薄弱,金融服务落后,年轻人消费意识又在快速觉醒,都使得市场对信贷非常饥渴。再加上东南亚监管宽松,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对数据都不够敏感,都让通过大数据风控来实现线上小额信贷变得可行。

  ?

  不过,中国企业大量外溢到东南亚也缩短了当地监管的自我学习过程。到了今年2月,印尼金融监管局(OJK)要求不符资质要求的 App 全部下架,OJK 的态度是,凡是未登记注册的公司一律不允许运营,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开始收紧。

  ?

  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政策风险无疑是最令他们无所适从的一件事。如今,品钛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角度切入市场,不碰资金、不承担风险,巧妙避开了政策的不确定性。

  ?

  就好像今天中国的互金创业公司都要面临的一道选择题:做技术还是做金融?我想,吸取中国互金创业潮中的教训,东南亚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到这个岔路口上——让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

  ?

  面对海外市场的未知,长远来看,为当地金融和商业机构做技术输出这条路的生命力,或许会更为长久。

  - END -

  近期文章链接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互金生死穿越300天

  消灭独角兽

  美团的出行经济学,滴滴的盛世危言

  古典互联网的旧秩序与大革命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转载请联系公号助理微信:calvin0608

  爆料、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

  总计四期 TMT 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代表作:

  币圈残酷物语:焦虑、骗局撑起的万亿空气

  东兴夜宴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特写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36氪特写

  客官赞赏点再走?

  像地心引力一样控制着人类生活的科斯定理,以及一家与“地心引力”搏斗的科技公司

  文 | 周天

  从教于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是极个别不依赖数理量化分析就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仅凭寥寥数十字,就对经济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足以在人类学术史上封神。

  ?

  这寥寥数十字,就是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又称“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 ),该定理最大的启发意义,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因此,当交易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多,人们可能要考虑交易费用较低的替代方案甚至干脆放弃交易。

  ?

  “交易成本”,就是交易的摩擦成本,也就是为了做成一笔买卖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各种其他代价:如市场调查、情报搜集、质量检验、条件谈判、讨价还价、起草合同、聘请律师、请客吃饭,直至最后执行合同、汇款、运输。

  ?

  交易成本就是一道槛,跨过了,交易就能达成,跨不过,再好的交易机会也会白白流失。

  ?

  长期以来,科斯定理一直在无形中悄然控制人类的生活,只是我们没有察觉。

  ?

  我们不妨用恋爱来举例,单身狗之所以单身,不是因为他们没人爱,而是因为在茫茫人海中碰到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成本太高了:了解异性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不互信和套路,感情本身也不适合挑挑拣拣……正因为恋爱中的“交易成本”太高,感情世界里才有无数的将就和妥协。

  ?

  还比如,由于中国信用体系薄弱,银行不敢轻易相信每一位前来寻求贷款的顾客,同样一笔贷款,贷出三百万,和贷出三千块,手续流程繁琐程度几乎一样,于是银行变得越来越倾向于服务好对公大客户,而放任小客户的流失。

  ?

  并非银行不想做小额贷款生意,而是这笔生意要做成,所付出的成本,就足以让其潜在利润一笔勾销。于是乎,银行流失一单生意,顾客则丢失了宝贵的融资机会,“双输”的局面出现。

  ?

  交易成本和科斯定律就像“地心引力”一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用“无形之手”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

  其实交易成本,在如今的语境中,几乎等同于信任成本。因为缺乏信任,很多交易无法促成,社会资源的流动效率大大降低。

  80后、90后们应该清楚地记得,在十几年前缺乏支付宝担保交易体系的时候,网购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买家不知道能否在汇款后收到货,而卖家也不知道能够发货后收到款,在信任问题解决之前,生意几乎无法运转。

  ?

  押金这种古老的商业“规矩”,其实就是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一个细分变种。

  ?

  钱押在那儿,才能给你房卡钥匙,才能让你把车开走。但别忘了,很多人并非时时刻刻都带着足额的钱款,顾客同样也会担心,钱押在商家兜里,会不会最终回不来了,毕竟,租房中介卷走押金、单车公司倒闭导致押金无法返还的案例并不罕见,买卖双方的种种疑虑,足足让现实世界中少了许多本该促成的交易。

  ?

  不仅如此,经测算,全国每年押金总规模超过万亿,如此大量级的钱款没有被用到真正产生价值的地方,而是因为不信任,就被作为“人质”搁置在一边,挤占了太多社会成本。

  ?

  除了押金,还有一种顽固的观念,让交易难度变高,这就是对物品的“占有欲”。比如,类似于无人机这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使用频次很低的消费品,买到手之后,大多时候是被放在家里吃灰,而动辄大几千的售价,又让很多只需用一两次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于是供需之间,被一道巨大的鸿沟隔开。

  ?

  在我看来,要解开这个死结,需要走完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先要让使用权和占有权分离,然后,再用信用体系降低“两权分离”后的运转成本(比如减免押金),当这两个步骤都完成时,社会资源的流动才能畅通无阻,人类也就能用更少的资源,满足更多的需求。

  ?

  其实智能终端、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早已普及,实现上面两步的硬件基础已经具备,但目前信用租赁仍然处于真正兴起的前夜,叫好者众多,但是一地鸡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跑路、坏账、倒闭屡见不鲜,行业仍然处在早期混沌状态。

  ?

  谁是“关键先生”

  ?

  显然,新生的信用租赁行业,不仅在和传统消费习惯赛跑,也在和高昂运营成本赛跑。在跌跌撞撞中来临的信用时代,还需要一些助推和保护。

  ?

  蚂蚁金服扮演着这个“关键先生”角色,近日,这家巨头在信用租赁领域,短短一周内接连五次出手投资处于天使轮或A轮的信用租赁企业。

  通常,巨头在中国的创投生态中举足轻重,这样不同寻常的投资节奏很可能意味着,信用租赁时代迎来一个明显的转折点。

  ?

  我们先来看看是哪五次出手。重头戏是蚂蚁金服领投了哈罗单车近7亿美金的一次融资。同时,新奇科技数码租赁平台「探物」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接着,轮到3C数码租赁平台内啥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另外两个获得蚂蚁投资的公司分别是从事旅游设备和图书租赁的创业公司。

  ?

  对于高频且便宜的单车,适合分时租赁的形式来提高便捷性,降低管理物权的难度,而对于无人机、相机这种相对低频昂贵的新奇消费品来说,也适合用租的形式来完成体验过程,降低购买前的决策门槛。

  ?

  从这几个投资案例可以看出,蚂蚁金服正在围绕信用租赁这条赛道进行密集投资。其投资策略一以贯之,就是持续押注“以租代购”的商业模式,并通过推广免押金模式和输出风控体系,来促成信用社会提前到来。

  ?

  巨头作为风向标,正在引领一个风口的到来,蚂蚁的免押策略从2017年就开始实行,而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前11个月,已有183亿元资金涌入共享租赁领域,相比2015年激增30倍。

  ?

  投资、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流量支持,是蚂蚁金服馈赠给新生租赁行业的稀缺资源,来帮助幼苗们抵抗科斯定理的“地心引力”。

  ?

  用赋能打破“孤岛效应”

  ?

  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征,用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的话来说,相比于PC时代可以无限链接跳转,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座座的孤岛,应用之间的转化损耗很大,很多新生创业公司根本过不了获客关——除非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

  财经功守道在支付宝APP的花呗和芝麻信用页面分别看到了大量的信用租赁产品露出。

  ?

  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入驻蚂蚁金服、淘宝、飞猪等多处平台,内啥完成了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据内啥网CEO杨威透露,去年四月份注册用户不到10万人,半年内已有近700万注册用户,且增长率依然保持在较高状态,预期2018年会超过1000万用户。

  ?

  其实,相比产品露出,免押金以及帮助这些租赁企业搭建风控系统,才是更为关键的赋能。

  ?

  这是因为,免押本身就能带来用户自然增长。哈罗单车执行总裁李开逐3月份表示:虽然免押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但是在蚂蚁的帮助下,因为免押,某个城市的注册用户增速大概有50%的增长。

  ?

  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也举例称,原来有一百个客户到了下单页面,最后交了押金的可能只有30个。现在把押金拿掉之后,下单率就提升了70%以上,是非常大的用户增量。

  ?

  用户量只是一个开端,而风控体系才真正决定了信用租赁平台能走多远。

  ?

  获得蚂蚁投资的探物CEO李鸿表示,租赁平台所面临的用户履约风险以及跌价风险,急需后端处理能力及风控体系的搭建。目前,探物的风控体系依托于芝麻信用,根据用户芝麻分及历史履约情况给予免押额度,从而识别过滤潜在的风险信息,完成行业风险数据库的搭建。

  相比于在线信贷这类生意,其实信用租赁是更加重资产和回报周期更慢的生意,但社会价值更强。

  ?

  可见,巨头牺牲眼前利益,选择用免押金和风控体系作为杠杆,撬动租赁经济的兴起,这使得古老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急剧的革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得以加速建立。这可能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也是一种天真的理想主义,只要每个人的福祉都能得到增加,就是值得鼓励和容错的。

  - END -

  近期文章链接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互金生死穿越300天

  消灭独角兽

  美团的出行经济学,滴滴的盛世危言

  古典互联网的旧秩序与大革命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转载请联系公号助理微信:calvin0608

  爆料、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

  总计四期 TMT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代表作:

  币圈残酷物语:焦虑、骗局撑起的万亿空气

  东兴夜宴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特写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36氪特写

  客官赞赏点再走?

  文 | 周天?

  当技术在敲门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变革的前夜正在到来。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搭载煤气发动机的三轮车时,围观市民嘲笑,这个笨拙玩意连最瘦的马都跑不过。

  ?

  而当人工智能技术的滚滚洪流,正在重塑很多行业时,也有很多人仍在睡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很多行业正在因为新技术而悄然发生变化。

  ?

  AI所到之处,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

  ?

  高盛邻近West大街200号的总部大楼距离哈德逊河仅几步之遥,纽约港全景一览无余,随着夜幕降临,还可以来到十一层的食堂远眺西边的晚霞和自由女神像。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无数聪明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

  ?

  然而,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时至如今,这里只剩下2名股票交易员。

  ?

  这大概就是信息技术对一个传统行业和老牌券商的改造阵痛。时至今日,高盛在技术驱动下,其投行之王的地位变得越发稳固,或许可以成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先行之师。

  ?

  高盛是上一个时代的旧物种,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AI+才是下一代技术的精髓所在。

  ?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让人工智能‘落地’”的分论坛上,来自中美的知名企业家们共同畅想了AI+的未来智能生活。

  ?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相信,未来5-10年,每人都会有一个AI助手,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三星高级副总裁SHIM Eun Soo则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帮计算机实现人类直觉语言的能力,而这是人工智能浪潮划时代的意义。

  ?

  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则大胆预言,“如同十年前开始重视互联网+一样,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会用到AI,把每个公司变成一个‘AI+公司’。”

  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饱受诟病的地方是致力于诱导用户更多地吃喝玩乐,而缺乏硬科技的前沿突破,也因此被视为“技不如硅谷”的一大表征。硬科技需要大量投入,回报周期较长,看起来是一门“不精明”,不够“精致利己主义”的笨生意。对于中国投资业三年就要看到回报的性急特点来说,没有哪家科技企业愿意为此付出估值或股价上的代价。

  ?

  为什么是百度?

  ?

  如今,这面沉重的大旗,被百度扛起了。一来是因为实力雄厚,有能力承担高额研发费用,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数据和技术本就是百度的安身立命之本,搜索即数据,百度可以做到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匹配数据。基于这样的优势,百度有能力孕育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有能力将这些技术对外输出,完成商业化。

  ?

  人工智能最具想象空间的几个领域,分别是自动驾驶、语音识别、金融科技等领域。在这几个方面,百度恰恰都有了不错的进展速度。其中,3月22日,北京颁发的首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就花落百度。而在春晚上,出现在港珠澳大桥上的Apollo车队更是惊艳世人。

  ?

  「BAT」三足鼎立,百度做搜索、阿里做电商、腾讯做社交,这是长久以来的市场格局和社会认知。另一种在能力层面的说法是:百度擅长技术,阿里善于运营,腾讯长于产品。这样公众普遍认知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人工智能这样前沿的技术,在BAT三家当中,距离百度最近。

  ?

  但百度不仅仅是闭门造车,还在致力于让新技术赋能于不同行业,朱光说,变革中一定会有平台性公司出现,专门为各行各业提供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工具、更好的算力、更好的算法,帮助他们在这个行业里实现人工智能变革。

  ?

  朱光意有所指,他所带领的百度金融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如何理解?百度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让人和信息连接,这是一门旨在提高匹配效率,在茫茫人海中降低搜寻成本的生意,这是百度与生俱来的基因。

  ?

  目前,在人工智能的剧烈变革中,AI+金融中的赋能仍然是一条先行者的探索之路。

  ?

  什么成就增长黑客

  ?

  在金融科技领域,百度金融是探索先行者,它在业内最早提出“智能金融”的概念,并在短时间内不停地创新、实践。

  ?

  掌握AI能力是金融科技的竞争关键。目前,金融领域最难啃的两块骨头——获客和风控,无不考验着人工智能的水平,风控即风险定价,定价不准确就意味着容易坏账,而坏账则会吞噬利润;获客需要流量优势,获客成本太高同样吞噬利润,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挖掘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只有百度这类自带流量的技术型企业才能同时解决好。

  ?

  反面的例子是,这几年,大量出局的互金公司资金靠高息揽储、数据靠买、客户靠买,甚至连风控能力也是高价购得,缺乏造血能力,生意自然难以为继,这在物种的进化中,是自然淘汰的对象。无怪乎,越早入局,越早成先烈。

  ?

  除了技术优势、数据优势,百度其实也有很强的场景优势。比如在生成消费金融资产的过程中,百度有不错的场景。当一个人想去国外旅游、想做装修、想上学深造,这些需求的表达,会在搜索上反馈出来,百度金融可以在此过程中,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

  把优势转换成业务增长,百度金融走了“合作赋能”的路径。

  ?

  百度并未将AI优势据为己有,而是同时对外输出,其中,最为备受瞩目的大事件当属与农行结成的战略合作。2018年2月,百度与农业银行共建的“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双方共同打造的“农行金融大脑”完成软硬件搭建及部署,一期实验室正式投产。

  百度金融通过需求响应模型和用户画像帮助农行预测“5亿客户在什么时间点、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并借助百度多样化的触达渠道在合适时间触达客户,有效提升农行客户的信贷转化率;而在大数据风控方面,百度的互联网行为数据与农行的金融数据交叉验证、有效互补,百度输出的百度分、收入模型、负债模型、用户画像标签和反欺诈模型叠加农行的自身数据,可以将客群的风险区分度提升13%,让更多优质客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

  ?

  这样的应用案例不仅仅是农行一家——南京银行、浦发银行…这个名单越来越长。从市场的风向来看,体现了全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饥渴。这恰恰也为百度金融提供了施展的空间。

  ?

  另一个案例是百信银行。据悉,百度历时半年,为百信银行量身打造了一套完全去IOE、分布式架构的消费信贷系统,使得百信银行获得了智能获客能力、客户风险评估能力和系统安全的保障,保障了百信银行业务能够快速开展,快速上规模。

  ?

  在这套系统的支撑下,百信银行自开业四个月以来的成绩单很惊人:日均放贷超过2亿,信贷余额突破80亿元,已授信用户数超100万人,累计放款规模超150亿元。

  ?

  作为百信银行的董事,朱光称,百信银行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原计划一年要完成的任务,“远远超出预期”,所以两家股东需要补充资本金,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据媒体报道,中信银行3月26日公告称,中信银行和百度向“百信银行”分别增资14亿元和6亿元。

  ?

  朱光还透露了百度金融消费金融和理财资管两大业务的进展。在消费金融领域,百度金融已和国内几百家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人工智能,与金融机构在获客、大数据风控、反欺诈、资产的贷后管理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技术合作。“目前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长,每个季度都比上一个季度环比有30%以上的增长。”在理财资管领域,百度金融将和长江养老、百信银行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共同开发和推出理财产品,朱光透露,目前项目推进很快。

  ?

  在人工智能大潮中,百度金融无疑是业务增速最快的梯队,用AI能力打破金融业务边界、探索金融业务新模式,而最终的受益者,将是急需技术“消费升级”的金融全行业。

  - END -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一点等发现我

  爆料、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

  总计四期 TMT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客官赞赏点再走?

  导语:独角兽要么数量减半、合二为一,比如滴滴快的、58赶集;要么超级独角兽吞并,就像这次摩拜被收购,在腾讯这样的资本方强力主导下,没有哪个独角兽可以独善其身

  ?

  文 | 周家觅

  ?

  “人在风暴中,无奈地打转”,2017-2018年,资本市场的风向和打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风口和小独角兽们,变得越来越“速生速死”。创始团队也越来越无法把控团队的方向,常常成为合纵连横的资本棋局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棋子。

  ?

  去年有无人货架和共享充电宝的案例,而最近又有了摩拜这个案例,这家占据科技媒体头条长达2年的明星公司,此次被美团落袋为安,而据多方信源证实,收购背后,是大家长腾讯操盘的身影。

  ?

  一些交易细节

  ?

  已经可以确认:是腾讯此次积极推动了摩拜卖给美团这一选项,而非其他的投资方。甚至有知情人士称,是马化腾亲自出面促成了本次交易。

  ?

  腾讯持有摩拜单车超过20%的股权,是外部第一大股东;愉悦资本持有摩拜超过6%的股份,是外部第二大股东。腾讯和愉悦同时也是李斌另一家公司——蔚来的投资方;而李斌本人至今仍持有摩拜超过8%的股权,加上腾讯和愉悦,占有的摩拜股权比例超过35%。

  ?

  这在最终的股东大会决策中,是一个决定性的票盘。

  ?

  大会上,仍有一些董事和观察员有不同的看法,据品玩报道,很多人觉得价格偏低——甚至低于前两轮融资的估值。一些董事代表表示兹事体大,需与基金主管合伙人商议确定,也有一些董事和观察员代表直接表达了异议。

  ?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发问:还有没有其它替代的方案?摩拜联创、CEO王晓峰表示有,“滴滴确实给出了一个口头的offer,与软银联合投资10亿美元,公司估值可以维系在45亿美元,比27亿美元的价格要高不少。?”

  ?

  但这个提议当场被腾讯的董事代表李朝晖挡住了,他说腾讯不会同意这样的方案,董事长李斌也表示:这个offer还只是一个口头offer,就先不要谈了。于是现场又只剩下了被美团收购这一个方案。?

  ?

  李斌是四家知名公司的掌门人,除了摩拜,旗下企业包括蔚来汽车、易鑫金融和易车网,他亲近腾讯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次投票,李斌也站在腾讯这边,但李斌太太王屹芝后来在一条朋友圈中回忆,“过去几周,李斌的唏嘘每天都在增长,昨晚股东会开完,他给我打了电话,语气里,悲多于喜。”显然,这场游戏的局面,就连李斌这种量级的人都不能掌控的了。

  ?

  控局者不是别人,正是腾讯。从一开始,马化腾就对摩拜投注了不同寻常的关注,甚至为此两次因为单车而在朋友圈公开怼人。一次是和朱啸虎论战,马化腾嘲讽,token不算智能,必须双向通信才算,再便宜、性价比再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

  ?

  谈到马化腾,朱啸虎还是比较服气,他说,“Pony是非常接地气的,我们在争论时,基本是‘秒回’,这说明了他对产品的细节非常关心和了解,腾讯这么大的企业,他(能这样做)非常了不起。”

  ?

  不仅仅是站台,马化腾还给这些被投企业提供了“豪华流量套餐”,比如,摩拜就享受微信九宫格的流量入口和扫码服务。业内都知道,小小的九宫格,连接着一个DAU高达10亿的巨大流量池,甚至成为滴滴、摩拜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

  后来一次,马化腾则评价某家单车品牌被投资事件属于“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

  马化腾其实也是在说自己,熟悉腾讯历史的人们知道,今天的单车还只是小生意,当年为了推广微信支付,腾讯领投了以滴滴、大众点评、58到家为代表的一系列O2O公司,最终培养起用户的支付习惯,而这些服务类企业在彼时的移动支付大战中,也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可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腾讯则稳坐中军,挥动着流量的长鞭。

  ?

  滴滴一位中层管理人士曾对财新回忆,2013年腾讯领投滴滴B轮融资之后,滴滴制定了一个推广计划上报给腾讯:“按创业公司习惯,我们怯怯地报了一个几百万的预算,还觉得太激进。没想到方案被马化腾直接驳回,‘几百万做什么推广,你们需要一个能花掉几亿元的计划’。”于是,后面就有了那段我们熟悉的打车补贴大战的历史。

  ?

  滴滴和快的之所以合并,用GGV童士豪的话来说,正是因为腾讯这些巨头明确了滴滴快的最大的作用就是支付:“腾讯把流量给滴滴,换得移动支付用户和交易量,滴滴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开拓业务,腾讯也可能借此扩展跨境支付业务。”

  ?

  新美大合并、58赶集合并,腾讯亦是幕后最大推手。腾讯为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退出支付了近4亿美元的溢价;而美团点评合并后股权占比虽然是“美团6、大众点评4”,但大众点评管理层持股是按5 :5进行估值折算的,其中的溢价,也主要由腾讯承担。

  新美大市值管理术

  ?

  可见,就连当年这些量级远超摩拜和ofo的独角兽们,在腾讯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他们在腾讯的强力控盘下,合二为一,数量减半,幸存者成为超级独角兽,被吞并者无不出局,而到了今天,滴滴等这些“超级独角兽”,开始扮演起腾讯同样的角色。

  ?

  ofo此前与滴滴的拉锯战旷日持久,ofo管理层希望保持独立运营的意愿,和滴滴一直试图全盘控制ofo的野心之间,发生着激烈碰撞,甚至就连阿里的入股,也因为滴滴干涉,最初都只能以动产融资的债权形式进行。

  ?

  而摩拜为什么最后的选择会是美团?据36Kr,美团新的增长点就在出行业务上。进一步获取线下流量入口、接手摩拜的四轮车业务、增加对抗滴滴的筹码…这些都是美团收购摩拜后可以获取的附加值。

  ?

  美团在共享单车领域也一直没有放弃尝试,去年5月,美团和小蓝单车就开始频繁接触,并差一点成为后者的主要投资方。有知情人士透露,这背后也有腾讯参与。

  ?

  并且,摩拜重视科技含量,车辆造价更高,一开始就能实现GPS定位和搜集数据。这样的数据,在纯粹的出行企业手里其实没有意义,但到了美团手里,如果获知用户的日常线路和偏好,据此推送附近餐馆,出行数据就成了交易数据,价值量大增。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契机是,美团可能比滴滴更早上市。拿下摩拜,可以增加准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亦能开辟动产融资的新渠道,换句话说,吞并摩拜,是腾讯帮助美团进行的一次市值管理。

  ?

  可以想象,类似摩拜被收购这样的案例,今后会越来越多,腾讯亦会在这样的收购中,扮演着更加强势的角色。身为垄断者的腾讯,正在制造新的垄断,而只有源源不断地制造新垄断,才能有更多盈余可供收割。

  ?

  因为腾讯掌握着全网最大流量入口,亦能透过支付和广告投放的窗口,看到丰富的创业公司数据,如今别说是大风口,哪怕是毛细血管一般的细分赛道,最头部的选手,都能迅速被腾讯捕获,难怪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财经专访时会说,“我死了腾讯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

  ?

  千千万万个小独角兽一旦被捕获,随后就会被资本做局,快速催熟,培养出未来的流量消费者,送上IPO轨道,一举完成收割,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

  对于整个创业生态来说,摩拜这起并购事件的标志性意义就在于,自从创业泡沫破裂之后,世间已经再无草根创业者,而如今,随着资本越发集中和强势,充分竞争的周期被缩短,世间也可能将再无独角兽。

  - END -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等发现我

  爆料、转载、合作请

  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导语:美团点评入局出行,更像是一个自带场景、流量的外星生物,空降地球后,与本土生物的一次遭遇战。

  ?

  文 | 喜乐 周天

  编 | 周天

  ?

  4月4日,美团宣布收购摩拜,拿下大出行市场的一枚重要入口,出行市场再次出现了新的变量。

  ?

  滴滴也不甘示弱,几天前,4月1日,其第一次主动在SKU中扩充服务品类,这一天,滴滴外卖正式在无锡上线,而这更像是滴滴对美团边境的一次主动袭扰。然而,此前美团打车的“四月围城”,已势如破竹,其扩张的第一个城市——上海,上线三天即订单过30万,抢占了滴滴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

  两个巨头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

  初看滴滴,掌握司机和用户两端,树立起牢不可破的壁垒,光是估值和资金储备优势就能吓退一切后进场者,很多人都以为,打车领域的竞争,早已结束,这盛世,如滴滴所愿。

  ?

  但现在,另一个新物种,正在从另一个维度进场,即将动摇滴滴的根基。

  ?

  关于这场战争的本质,在之前,我已经阐述过自己的判断逻辑,不同于此前滴滴和Uber在出行领域正面战场的直接对垒,美团点评的入局,更像是一个自带场景流量的外星生物,空降地球后,与本土生物的一次遭遇战。

  ?

  一、美团的经济学原理

  ?

  关于美团打车兴起的秘密,其实在于,用户一般会先在美团点评上形成吃喝玩乐的决策,才会进行叫车,根据常识也知道,不会有用户为了出行而出行,为了叫车而叫车。

  ?

  美团是上游APP,更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滴滴是下游APP,是为了满足前一种生活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次生需求,美团处在上游,就有机会把用户的下游需求一并解决。

  ?

  美团拥有的是消费场景,消费场景意味着决策权,而滴滴只是一项功能,功能辅助于决策权。这是本质的不同,美团做的是人和服务的连接,而滴滴做的仅仅是出行。正如42章经所言:对于美团来讲,出行是其中服务的一环,是顺手做掉的,而对于滴滴来讲,出行是主营业务,是用来赚钱的。于是,滴滴过去的壁垒,如今成了自己的软肋。

  ?

  我们来还原一下日常生活场景:用户在美团点评上找到中意的餐厅,然后产生出行意图。此时,点击同一页面上的叫车按钮,就能直接一键召车,连地址都不用输入。如果在用户选好餐厅的一瞬间,精准推送打车优惠券,这样的转化效率,将会是惊人的。

  ?

  但放在过去,用户通常需要从美团点评的App中退回到主屏幕,滑动几下页面,寻找并点击另一款打车App,等待这一App的启动,数秒钟启动时间过去后,用户重新输入地址,开始进行叫车。数次寻找、点击和等待的过程,光是想想都觉得非常繁琐。

  ?

  美团是否骁勇善战只是一方面,而美团积累多年的生活服务场景,更是天然就能把打车和单车功能纳入其中。滴滴如果拥有这样的场景,也就不需要用一天数条垃圾短信的节奏去轰炸用户了。一旦美团将打车功能融入到消费场景当中,形成商业闭环,就会对滴滴形成流量的阻断。

  ?

  这一点可以类比微信支付的崛起过程。微信支付成立之时,实际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那时,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已经运营了十年,占据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他大大小小的支付公司都在抢占市场,中国已经发出了上百张支付牌照,一切都好像大局已定。但微信支付一上线,就迅速占据第一阵营。

  ?

  其中的秘密正在于,微信的高黏性关系链是上游,支付行为才是下游。

  ?

  用户在社交场景中会发生一种高频的小额支付行为——发红包,红包诞生数年,仍然经久不息,还在源源不断地扩充用户的微信余额,有了余额,用户就会想把余额花掉,这直接刺激了用户拿着微信支付进行线下消费,进而刺激商家支持微信付款,否则就会损失一单生意。

  ?

  看明白了吧,先有社交链,才有余额,有了余额,就会有支付行为——这是微信的发展经济学,而美团经济学的逻辑,同样如此,有了生活场景,再做出行,是顺流而下,但只有出行,却想切入生活场景,是逆流而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三月份就激进地断言,美团有机会切走滴滴一部分市场份额,随后的态势验证了我的判断——不过数日,美团已经拿下上海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

  ?

  二、滴滴外卖这招昏棋

  ?

  我们再反过来看滴滴外卖的逻辑。

  ?

  风投女王、今日资本的掌门人徐新在研究新一代消费者习惯的时候,提出了这么几个观察:越来越懒、越来越宅、注意力越来越短。

  ?

  懒和宅,催生了上门服务和外卖浪潮。对美团来说,美团外卖已经解决了用户的不出行需求,而用户的出行需求一直隐藏在用户出门寻觅生活服务之中,稍加激活,用户的出行习惯就会迅速被美团培养起来。

  ?

  ?“懒”和“宅”也可能会有利于滴滴外卖,然而,一家以出行为主业的企业,要保持订单量增长,就需要刺激用户不断产生出行需求,而大力发展外卖,旨在唤醒用户的不出行需求,这可能和主营业务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

  ?

  一位滴滴员工对我提到,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在多个场合提起,滴滴此前的第一个五年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接下来的一个五年目标是推动滴滴成为“引领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的世界级科技公司”。但如今,突然在主战场之外分出了外卖的枝叉,“完全是公司的目标和使命之外的事情”。

  程维曾评价摩拜和美团进军网约车,称其是对主业的不自信,不知程维说这话时,是否想过滴滴外卖和滴滴主营业务的关联。

  ?

  ”在员工和用户面前丧失了自我,这是最大的灾难,是价值观层面的失手“。上述内部员工在与我交流时,表示她自己对这句话感受颇深———这可能是内部人对滴滴外卖战线的一种普遍态度。

  ?

  也有人将滴滴的行为和UberEats对比,但在我看来,二者其实除了模式上较为相似之外,差异其实颇大。

  ?

  Uber Eats最早是从基于其原有出行业务的四轮送餐实验开始,后来才扩展到两轮摩托或自行车。另外,且不说国内外生活消费习惯的不同,从市场环境上来看,国外的O2O业务远不如国内成熟,更别提如国内激烈般竞争的外卖及生活服务市场。

  同样对标海外,王兴心中对标的公司是亚马逊,王兴认为,美团的未来是“Amazon forservice”。亚马逊和淘宝,是实物电商平台(e-commerceplatforms for physical goods),而美团的未来是服务电商平台(ane-commerce platform for services)。

  诚如王兴所言,无论是就餐、点餐、电影、旅游,还是租车等需求,用户基本上都是同一拨人,这些需求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也需要用出行串联起来,美团并非漫无目的地扩张服务品类,更不是像乐视那样把毫不相干的七个行业揉在一起,还自称生态化反。

  ?

  美团想要做成超级生活服务平台,尽可能满足用户所存在的需求,既是争夺用户注意力,也是提升用户体验。

  ?

  对于美团来说,进入出行市场,收购摩拜单车,并不是为了掀起一场恶性竞争,王兴并是不想做一家出行公司,甚至做成一家排名第一的出行公司,而是为了补齐其商业版图中一度缺失的一环,经历了许许多多战役的王兴,应该比谁都厌恶无意义的商战。

  ?

  我们庆幸地看到,中国的商业文明发展至今,巨头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理性,唯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滴滴拿外牌车为理由攻击竞争对手,要知道当年,大家都声援过滴滴平台上的外牌车,我个人比较天真地认为,叫车平台应该站在一起为外牌车争取权益,从而消除自由市场中的地域门槛,助力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供给侧改革,而不是以此为口实检举揭发对方。

  ?

  三、拥抱竞争

  ?

  滴滴能从数百家叫车平台中脱颖而出,本身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如此之快地丧失市场,并不是因为用户讨厌滴滴这家公司本身,而是厌恶垄断。

  ?

  一个令我深刻的印象是,3月21日,美团上海上线之后,社交媒体和司机群里完全出现了一片倒戈的状态,可谓“天下苦滴滴久矣”。

  ?

  程维自己也曾坦言,滴滴通过不断烧钱打败了所有对手,能够成长为出行领域最大的一个,并不是因为它的产品体验非常好,而是因为“补贴”。如今一个资金实力相当且降维攻击的对手出现,滴滴的真正危机来了。

  ?

  滴滴如今的拉新促活手段已经十分有限,不抽成的出租车是其主要的获取用户方式,短信和优惠券的轰炸近期不少用户也已经感受到了。

  ?

  或许这几年滴滴已经过的足够舒坦,几乎快要结束亏损状态,程维也说自己已经不再看战争史,而王兴认为,竟合才是未来的常态。美团并不是想干掉滴滴做老大,而是成为激活市场竞争的那只鲶鱼。

  ?

  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商业本应有的样子。垄断必将带来服务品质的下降,和价格的上升,只有竞争,才能源源不断给市场带来提升自我的动力。

  ?

  最终,打车平台们比拼的将不再是谁的现金最多、融资最快,谁对司机的掌控更强,而是谁服务更好、商业逻辑更走得通,而用户终将会“用脚投票”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 END -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等发现我

  爆料、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

  总计四期 TMT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代表作:

  币圈残酷物语:焦虑、骗局撑起的万亿空气

  东兴夜宴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特写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36氪特写

  客官赏点再走?

  ?导语:?

  腾讯的投资风格是广撒网扶持头部选手,这是一种基于流量税的收割,腾讯已经是一家标准的财务投资机构,而对于阿里来说,投资并购后进行深度整合,注入阿里的产业运营能力,每一次的收购,阿里都在付出高昂成本进行试错,与腾讯的投资策略有本质不同

  ?

  文 | 周加密

  ?

  四月伊始,年度最重磅的并购消息之一就产生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联手以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

  ?

  这也印证了我在年初的判断:2018年新商业最大的看点,莫过于阿里和腾讯这两大万亿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攻防战,以及美团、滴滴、快手和头条这四小花旦之间的喧闹。

  ?

  这其中,以腾讯这艘巨轮的转身最为画风奇特:其一改往日的韬光养晦,一开年就来势凶猛,通过一连串在零售行业的投资,再加上驱动拼多多侧翼骚扰,都在触及阿里后防线。

  ?

  一家企业在面临对手的压迫式攻击时,通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保持定力,心无旁骛地坚持既定路线,另一种是效仿竞争对手,开辟新战线,把手伸到敌方的主营业务里去,但更像是一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赌气姿态。

  ?

  滴滴就选择了后一种模式,在面临美团进攻时,直接试水美团颇为核心的外卖业务,没有骑手和商家资源,也不管外卖的“不出行”和滴滴是一家出行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可谓是一步昏棋。

  ?

  阿里毕竟段位高于滴滴,选择了前一种反应姿态。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官方称,这是阿里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一次重大突破。

  ?

  从新零售到新消费

  ?

  如何理解新零售和新消费?这两个概念看似雷同,其实内里大有玄机,零售更多地指向实物,涉及物体的搬运和移动,不必说,早已是阿里的天下,而消费不仅有实物消费,更包括服务消费,两字之差,概念的外延已经扩大了很多。

  ?

  一位用户日常除了购买实物,也会购买服务,因此,收购饿了么,就是突破实物电商,向服务电商迈出的巨大一步。

  ?

  看得出来,阿里一直坚定着执行其早已设定的战略目标,即使面对腾讯的猛烈攻势,也选择静下心来在电商领域进行垂直整合,从实物电商到服务电商,把新消费生态版图补充得更加完善,而不是去腾讯境内撒撒野,做做游戏和社交,就打道回府,这样做毫无意义,只会显得非常不成年人。

  ?

  阿里CEO逍遥子始终把新零售视为阿里的使命,他希望通过人、货、场的重构,以大数据驱动,最终完成商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生活品质升级。

  ?

  在逍遥子眼中,本次饿了么加入阿里的战略意义在于: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最高频应用之一,外卖服务是本地生活重要切入点。饿了么外卖服务将与口碑的到店服务一起,为阿里拓展全新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

  ?

  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依托外卖服务所形成的庞大立体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成为广大新零售场景下必需的商业基础设施。显然,当更多线下场景接入进来,都能享受这样的基础设施。

  ?

  从逍遥子的讲话中可以看到,阿里致力于成为商业的一种基础设施,从实物电商,延伸到服务电商,这样的角色一以贯之,从始至终。

  ?

  阿里真的控制欲强吗?

  ?

  之前,大家都喜欢给阿里贴上控制欲强的标签,认为阿里的投资,偏好高股权占比,达到控股目的,并大多以全盘控制收场,眼看着,此次全资收购饿了么又一次坐实了这样的非议,果真如此吗?

  ?

  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没人会在消费决策之前先考量一番股权比例,相比服务品质,我也并不在意一家互联网公司控制权或股权占比问题,百分比只是一个表面数字,我们需要去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真正逻辑。

  ?

  不需要专业投资知识,根据常识也知道,如果不是你情我愿,哪来控制权的转移,如果不是为了更深度地整合双方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只维系一个松散的关系好了,但这时候稍有试错成本,双方都可能不欢而散。

  ?

  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科斯也阐述过,仅仅靠一组契约来维系弱合作关系,并不能解决“交易费用”问题,这就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

  与其说是控制欲,不如说,阿里的投资更加具有产业投资的特点,并非PE或VC式地单纯追求财务回报,而是围绕这家电商集团的产业战略进行垂直整合,每一次出手,阿里都是在用自身的运营能力去完善整个生态体系。

  ?

  比如,阿里对高鑫的互联网改造,集中在线下商超的数字化上,比如将过去母婴区、儿童区这种按品类划分的传统方式推倒重来,重新聚合成不同板块,此外,这些线下店还承载着天猫落地线下的重任 —— 天猫超市百万件货品已在华东20城市167家大润发上架。

  ?

  还比如,阿里之前投资和收购的辰森——一家SaaS服务公司,口碑本地生活事业部总经理就同时兼任辰森CEO,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业务协同和打通。

  ?

  每一次的深度业务整合,都是一次巨大冒险,试错成本很高,如果只是较少的股权占比,显然双方都难以推进这样的整合。

  ?

  深度整合更不仅仅是给点流量就完事儿,企业如果只有流量的浇灌,没有能力的塑造,早晚会在新零售转型的浪潮中掉队。

  ?

  看得出来,阿里在线下伙伴面前,是把自身角色定义为赋能者,此时,更像是一个健身教练,督导合作伙伴实现转型,不需要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但是能保证合作伙伴这条命可以越来越强劲。

  ?

  而腾讯入局新零售旨在跑马圈地,就像请客吃饭,给伙伴分点流量,能让报表增肥,但很难练出肌肉。但这一点对腾讯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广撒网,投得足够多,就总会有企业给它贡献利润,但对更多合作企业来说,由于无法实现能力提升,从长远看并不总是有利。

  ?

  只要少数幸运儿脱颖而出,腾讯又可以继续收割其流量税,IPO就是最大的一次收割。在腾讯年报上,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投资带来的价值——腾讯年报披露,其收益很大一部分是靠易鑫、搜狗,以及东南亚电商Sea上市获得,说腾讯是一家收流量税的投资公司,并不为过。

  ?

  借着这种模式,腾讯早已成为中国本土最大股权投资机构,目前累计投资规模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在中国管理规模靠前的一线PE机构,比如高瓴、鼎晖的管理规模也不过两三百亿美金。2017年,腾讯的投资笔数就超过120起,从金额上碾压PE,从数量上碾压VC。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18年腾讯投资年会上透露,2017年腾讯投资的600家公司总市值一年的增长额已经超过腾讯市值一年的增长。腾讯投资的一年增值就接近半个腾讯。投资的背面是腾讯将海量流量进行变现———躺在最大的流量蓄水池中,坐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

  而阿里却用收购的方式,让自身成为合作伙伴的退出方式,对于阿里来说,这不仅不是收割,更像是为了业务所进行的一次代价巨大的试错。每一次收购,阿里都在付出高昂成本,和腾讯的收割策略完全背道而驰。

  ?

  如果阿里仅仅是为了宣泄一下控制欲,而无法利他,那么,一直以来因为投资组合中没有IPO退出案例而饱受诟病的朱啸虎,又为何会在朋友圈欣喜地感谢阿里让他得以实现财务退出呢?

  ?

  我在一家PE国家队当了一段时间投资经理,深知财务投资和产业投资的差别,PE的特点就是甩手掌柜,只占小股,最终等待企业IPO,一举完成收割,腾讯就是如此。看起来放任自由,实际上,腾讯牢牢掌控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命脉——流量,流量随时可以撤回,而试错成本最终都由企业本身来承担。

  ?

  所以说,总结AT的差异,阿里是把试错留给自己,把成长留给别人;而腾讯是把成长留给自己,试错交给别人。引用大润发COO袁彬的话就是,“阿里把试错都做完了,现在铺好了高速公路,大润发在上面直接跑就好了,反过来,其他平台是给你沥青水泥,叫你自己铺路,这怎么走得快?”

  ?

  要真正实现商业变革,对阿里来说,对零售业的伙伴来说,都是一个全方位、全链路的深刻改造,这必然要求更强的意志和更坚决的执行力,而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在新零售的生态体中显得”霸道“的本质原因。

  ?

  而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是商业变革而是流量变现,则只需要抓住流量一头,对并购入股的公司的具体运作无需接入,这是腾讯在其合作伙伴面前显得“无为而治”的内核。

  ?

  腾讯开始亮出獠牙

  ?

  岁末年初,在新零售领域,腾讯突然提速。第一次出手(入股永辉超市)与第二次出手(入股家乐福)之间相隔近一个月,第二次与第三次(万达商业)则缩短到6天,第三次出手到第四次(步步高)只用了3天,第四次到第五次(海澜之家)只隔1天,好似《环太平洋》里kaiju怪兽袭击地球时越来越短的时间间隔。

  ?

  一直以来被普遍视为不懂电商的腾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抢滩需要重度运营的线下零售资产。这种布局背后,暗含着腾讯的战略焦虑。零售业市场如此庞大,阿里“新零售”理念也被广泛接受。要避免“新零售”红利旁落,腾讯不得不以较高代价,快速扩张零售资产。

  ?

  表面上看腾讯攻势凌厉,但其实醉翁之意并不在新零售本身,而在于避免在这场激烈战役中被抛下。然而,由于腾讯在这类投资中基本只占小股,更像是在传统零售面临困境而价格便宜之时的一次顺手牵羊,并不一定会深度参与运营。

  ?

  腾讯为何要冒险布局新零售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零售行业,是未来数据和流量的来源之一。在腾讯眼中,新零售不是主业,只是又一台康拜因流量收割机。同一个新零售口号,阿里和腾讯的新零售内涵全然不同:阿里要做的是线下业务重构,而腾讯的重点是挖掘新增流量。

  ?

  到了最近,或许是为了回应缺乏深度参与产业运营的争议,腾讯已经露出了獠牙,它于近日让沃尔玛在支付工具的选择上进行排他式“二选一”,西南区域的一些门店,突然宣布不再支持支付宝付款,有人惊呼,当年那个“狗日的XX”似乎又回来了。

  ?

  这再次暴露了腾讯的本质——它的投资不过是利益交换,至于合作企业本身的服务质量好坏,乃至更加长远的生命力,并不重要。因为对于线下伙伴来说,支付越流畅,方式越多样,顾客的体验才越好,零售效率也才越高,但腾讯在进行排他之时,可能也顾不上这一点了。

  ?

  熟悉腾讯历史的人或许不意外,当年,为了推广微信支付,腾讯领投了以滴滴、大众点评、58到家为代表的一系列O2O公司,最终培养起用户的支付习惯,而这些服务类企业,在被投资时,无非是被拿来当做微信支付的试验场景,对腾讯来说,他们是开疆拓土的先锋部队,但对于合作企业来说,却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如今,随着沃尔玛等线下场景开始排他式竞争,腾讯和他的战争机器们又开动起来,腾讯坐在遥远的中军帐督阵,就像《魔戒》中的魔王索伦,流量就是索伦的那枚号令众生、平定四海的戒指。

  ?

  如今,这枚戒指,又开始闪闪发光起来。

  - END -

  “财经功守道”原创出品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你还能在虎嗅、36Kr、雪球、知乎、头条、百家、企鹅等发现我

  爆料、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sysuzt

  ↓或长按添加公号主理人微信↓

  关于主理人:

  原36氪 深度部 主创,《财经天下》周刊高级记者

  总计三期 TMT特稿“金字节”奖 得主

  代表作:

  币圈残酷物语:焦虑、骗局撑起的万亿空气

  东兴夜宴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特写

  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 36氪特写

  客官赞赏点再走?

  ?

  走进区块事务所,解锁区块链和币圈

  ?

  01

  ?

  据比特币新闻报道,数字资产智能钞票制造商Tangem在新加坡发行了比特币钞票,并且计划年底之前批量生产数百万美元的“比特币钞票”,面值分别为0.01和0.05 BTC。

  ?

  用纸钞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更多的人拥有比特币,像使用普通的钱一样去拥有和流通数字货币。而且如果比特币是以纸钞形式出现,相信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入门级小白的目光。

  ?

  据小编所知,TANGEM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加密谷”祖格和中国香港的企业,其在新加坡,莫斯科和中国都有办公室。

  ?

  Tangem公司在新加坡推出其“比特币钞票”,实际上是使用三星技术的硬件钱包,并且他们已经完成了对其产品架构的深度审查和安全性的全面审计。

  ?

  Tangem的联合创始人Andrew Pantyukhin有这一想法,正是源于他认为钱包和私钥的管理非常复杂和麻烦。

  ?

  我们知道,麻烦的点在于,比如说你可能有交易平台的登录密码、钱包的密码、钱包的私钥等等各种密码。

  ?

  而且就小编我而言,几乎所有的密码都不相同,我是每一张银行卡都是不同密码的那种人。

  ?

  咱们在进行数字货币交易时需要在交易所开个账户,再下载个钱包,然后还要管理钥匙和密码。

  ?

  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说,密码容易忘,钱包容易丢失或被盗。找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

  于是Tangem的联合创始人Andrew Pantyukhin就在想,有没有什么有形的、易得的、容易掌握的东西呢?能不能简洁轻便的保管数字资产,像花钱那样呢?

  ?

  嗯,他想到了做比特币钞票,像现金那样使用的钞票。

  ?

  02

  ?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

  Tangem于是计划在新加坡推出面值为0.01BTC和0.05BTC的比特币智能钞票。

  ?

  按当前的价格来算,0.01BTC的面值约为93美元,0.05BTC面值就是465美元。

  ?

  数字资产钞票制造商Tangem还宣布,在新加坡的Megafash Suntec City商店推出比特币智能钞票。首批智能钞票限额10万份。

  ?

  那么这个比特币纸钞怎么使用呢?是印刷成一张张的钱直接支付吗?

  ?

  呐,看下图:

  ?

  Tangem表示,他们的比特币智能钞票就像是一张受保护的纸币,并且携带方便。

  ?

  只需要一款具有NFC功能(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智能手机就能使用,不需要其他额外的设备。

  ?

  这种比特币钞票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就如同刷门禁卡饭卡公交卡停车费等等那样,只需要用手机刷一下或者近距离接触一下即可。

  ?

  小编就纳闷了,咱们做的出微信红包和支付宝,咋就没想到把比特币也做成这样的形式,偏偏让别人抢占先机了呢...

  ?

  根据Tangem官方的说法是,他们研发的这个比特币智能钞票,在交易支付时到账即时且转移匿名。

  ?

  只要使用区块链的私钥就能获得整个钱包。这其中不产生交易费,也不需要等待确认。

  ?

  此外,该公司还表示,这种智能钞票上的高级别EAL6+能够保护所有加密货币。该私钥禁止对钱包和资产的复制。

  ?

  听起来似乎不错,挺安全放心的。能够得到用户的信任和青睐。大家听小编这么一说,是不是有些兴趣跃跃欲试呢?小编也很期待。

  ?

  03

  ?

  Tangem做这个纸币,其实就是一次将数字资产具象化的过程。让比特币看的见,摸得着。

  ?

  人家既然做出来了,那咱们就乐享其成。

  ?

  从最早的ATM机到现在的无现金数字化交易,咱们的支付方式、用钱习惯都在不断的变化。

  ?

  法定纸币的使用习惯也都在一点一点的影响和改变大众对于数字货币的使用,使得数字货币潜移默化的真正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

  但是怎么得到这个纸钞,小编表示疑问。

  ?

  街上的商店?711那种零售店?还是到时候会安装特殊的ATM取款机?

  ?

  管他呢,到时候面世了试试就知道啦。

  ?

  Tangem声称其成本足够便宜,可以像现金一样使用。并且非常安全。

  ?

  便宜在于,据小编所知,目前tangem的生产成本是每件低于2美元,这还是以产量以百万计为前提。

  ?

  Tangem的长期目标之一是将某些政府正在发展的国家区块链延伸到其实际货币。当产量大到数十亿时,它将与现代纸币一样。

  ?

  安全在于,如果把数字资产变成纸币,就提高了黑客的攻击单一货币的成本。因为就算一张纸币被攻击了,也不会影响其他的钞票。而黑客若想要攻击,需要付出的成本一定是高于一张钞票的价值。得不偿失。

  ?

  这种智能钞票存在的优势就是有了现金一般的纸币,我们不需要去翻墙、去注册、下载钱包、记住私钥、密码等等繁琐的事儿,只要拿出来用就好——毕竟花钱这事儿并不用教,三岁小孩儿都会。

  ?

  但是,把比特币具象化变成纸币,对于如何获取已经习惯了加密货币原先交易和使用方式的用户,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

  虽然这家创业公司的计划是雄心勃勃的,目前已经将10000个纸币发往各个合作伙伴和分销商,但是能否落实、投资者是否接受,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来源:哈希财经(hashcaijing)

  关注公众号并回复“资料”,即可立马获取“区块链资料大全”!

  更多精彩文章:

  合作交流

  ▼

  ?

  走进区块事务所,解锁区块链和币圈

  不知道罗永浩买的什么币,涨了30倍,100万变3000万,估计比得上锤子手机一年的利润了!

  不对,小编查了下,锤子手机好像目前还没有什么利润。

  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锤子净亏损4.28亿。创业不如炒币,真心建议罗永浩老师把锤子公司卖了专心炒币!

  关注公众号并回复“资料”,即可立马获取“区块链资料大全”!

  更多精彩文章:

  合作交流

  ▼


香港代孕步骤S 香港代孕机构C 香港代孕过程Y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wmlink.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